【大紀元8月20日報導】(據中廣黃玉芳報導) 4分14秒步入中年後,不少人開始對健康有危機意識。聯安診所副院長曾碧娟表示,現代人吃的多,動的少,兩個就有一個體重過重,因此對健檢越來越有概念,做檢查的民眾有年輕化的趨勢,甚至有小學生因為太胖,被家長帶來抽血,作肝腎等基礎檢查。
看準健檢確實有商機,不少醫學中心或是醫院,除了一般健檢,還斥資打造五六星級的健檢中心,不僅有獨立的健檢空間,裝潢美輪美奐,不必跟門診病患擠。而且購買的儀器一套比一套貴,或是號稱全套的癌症篩檢,讓人看的眼花撩亂。該不該額外花大錢作這些高貴健檢?臺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治醫師邱瀚模表示,了解身體概況或是篩檢癌症,不見得一定要動用MRI等高貴儀器。
台北國泰醫院健檢中心主治醫師楊逸菊也表示,坊間不少健檢中心,標榜作癌症篩檢,抽血驗腫瘤標記,但是除非有家族史,並不是人人都需要作。而且像是甲狀腺癌,乳癌等癌症,經由簡單的醫師觸診或是一般篩檢就可以知道有沒有異常,不見得一定要花大錢另外作檢查。
另外,近來正子斷層掃描,也就是(PET)被不少醫院宣傳是篩檢癌症的利器,但是做一次要四五萬元,讓許多人煩惱該不該做?但是前臺大醫院院長李源德就說,PET檢查不應該當賺錢工具,之前有一家電子公司,一兩百位員工說健檢要含PET,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因此院方拒絕,他也批評有些保險加保就送PET,根本不應該這樣推廣。
臺大醫院核醫部主任曾凱元也表示,PET不適合當成毫無選擇性的一般大眾篩檢。曾凱元解釋,PET也有適合與不適合的項目,健保7月一號起,給付肺癌,大腸癌,淋巴癌,黑色素癌,食道癌,頭頸部腫瘤,女性乳癌以及甲狀腺癌等八種癌症,作為分期追蹤的診斷依據。因為這幾種癌症,PET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準確度,例如有位老太太被認定肺癌第二期,作PET後才發現已經轉移,化療比較適合,不會等到開完刀才發現,多挨一刀,不僅減輕病患不必要痛苦,也節省醫療資源。但是像肝癌就只有百分之五六十,不如照超音波。
曾碧娟也說,要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應該先從一般健檢開始,高貴健檢作為進階輔助,不然可能花了大錢,發現自己根本沒事,就覺得很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