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21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康俐雯╱台北報導
前輩畫家林玉山日前因發燒住進台灣台大醫院,後發現肝有腫瘤且擴散壓迫到身體其他部位而產生黃疸,陷入昏迷,昨天早上七點離開人世,享年九十八歲。其公子、現任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林柏亭指出,父親一生提倡寫生,鼓勵繪畫者了解描寫的對象發揮自我創作風格,對他影響深遠。
一九○七年出生於台灣嘉義美街的林玉山,是當時美街上裱畫店阿耳師的三兒子,林玉山畫藝的啟蒙,受到幼時家中聘請的民間畫師影響,畫師們辭職後他除輔佐父親裱褙工作外,也利用課餘時間代理畫師。十九歲負笈東瀛,留學東京川端畫學校,接受完整的專業美術教育,一年後暑假返台期間,參加第一回台灣美術展覽會即獲入選,並與郭雪湖、陳進同被譽為「台展三少年」,自此崛起畫壇。
林玉山有著深厚的中國繪畫及詩文造詣,以至於早年以膠彩畫成名的他,在光復後與中國水墨名家交流畫藝,也能以水墨畫發展出寬廣、多樣化的繪畫表現方式。林玉山作畫強調立基於自然,重視寫生,認為藝術應來自日常生活中的經驗。他畫具像的雀鳥、牛、虎各有生動之姿。
林柏亭說,「寫生」的觀念是父親對他最深遠的影響,讓他喜歡上在生活中尋找創作題材的感覺,走上繪畫之路。即使是在師大美術系當父親學生的那段日子,除非是功課規定,父親從不要求他臨摹畫作,一切讓他自由發揮。在父親的繪畫生涯中,速寫速度之快令他難忘。他指出,父親一生不玩照相機,到各國遊玩身邊只帶著速寫簿,到泰國看到大象與遊客玩耍、搭飛機到尼泊爾看到喜馬拉雅山等全部速寫記錄,作為日後創作的題材。
林柏亭憶道,大概因為他是小兒子,有多一點的時間跟著父親四處走動,他與台陽展的前輩畫家們都很熟悉,他更感性地說,小時後很害怕父親生氣,長大後與父親互動多了,跟父親的感情「就像朋友」!
文建會主委陳其南獲悉消息後,痛感惋惜,已鑑請陳水扁頒發文化褒揚令,以表彰林玉山為台灣所作的貢獻。
林玉山的畫作分藏台北市立美術館、國立台灣美術館與高雄市立美術館。北美館館長黃才郎表示,林玉山是位令人尊敬的前輩藝術家,光復後融合了膠彩與水墨為繪畫開創新局,他堅持將畫作分藏北中南三座美術館,讓更多民眾接觸水墨藝術,他一生更是奉獻美術教育,引發學生拓展寬廣的畫路。編舞家林懷民作品《九歌》的舞台也是取用林玉山膠彩畫《蓮池》,此幅畫作是國美館「鎮館之寶」。
值得一提的是,林玉山兩年前將其夫人的嫁妝《林玉山畫花卉桌櫃》捐贈北美館典藏。林柏亭說,這架櫃子是母親的嫁妝,跟著他們逃過戰亂,多次搬家,相當珍貴,且櫃子上的圖樣是父親在傢俱行工作時所繪的裝飾花卉。
林柏亭說,雖然父親晚年受洗,但後續治喪事宜仍需與兄姊們商量後再作決定。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