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8月1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申慧媛╱台北報導〕大學錄取錄創新高,但大學生的素質不理想連學生自己都認同,根據一項最新問卷調查,九成一大學生自評「素質不及格」,對未來就業預測,六十八%認為會成失業族,近八十八%的大學生認為要找工作就得報考研究所或再出國進修,而對大學文憑如此氾濫、就業困難,大學生均認為教育部要負最大責任。「素質不及格」,對未來就業預測,六十八%認為會成失業族,近八十八%的大學生認為要找工作就得報考研究所或再出國進修,而對大學文憑如此氾濫、就業困難,大學生均認為教育部要負最大責任。
銘傳大學今年畢業的陳同學,原本對自己很有自信,不但新聞專業在校表現出色且畢業成績優異,大學就學期間甚至遠赴加拿大當一年的交換學生以強化個人外語能力與國際觀,但畢業至今仍找不到好工作,畢業即失業,讓她感到很挫折,只好先準備報考研究所調整生涯規劃,延後就業。
中原大學財經系法律系畢業的小奇,雖然很幸運的在一家律師事務所找到工作,但工作的性質、條件、待遇與高職畢業生差別不大,特別是雇主偏愛國立名校畢業的學生,讓她在工作時覺得被差別看待,才工作一個月就辭職,目前專心準備考國家考試或研究所。
一家人力銀行昨天公布一份針對大學生所進行網路問卷調查,共完成一千兩百八十份,其中有高達六成八大學生認為,當前大學生畢業生人數太多,找不到理想工作又不願低就,所以成為失業族;八十七點九四%的大學生受訪者表示,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或未來工作升遷考慮,而報考研究所或計畫出國進修。
不過對於大學生的學生素質,問卷結果也顯示,有高達九十一%的大學生認為,當前的大學生素質真的不理想,學生自評的成績是五十五分,未達及格的標準;同時有七十九%的台灣大學生認為,中國大陸的大學生競爭力比台灣學生強;僅有一成大學生認為台灣學生比較有競爭力。
對於對於當前大學生太多,大學文憑氾濫,造成畢業生找不到工作,許多學校招生不足等問題,誰該負起最大的責任?有高達七十七點八一%的受訪者認為是教育部,其次才是「教改會」和「歷任教育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