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國家博物館–礦石與寶石巡禮

大器
font print 人氣: 16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8月11日訊】博物館收集了如此衆多的礦物標本有什麽價值呢?
科研工作者通過研究分析標本來發現新的礦石種類,把複雜的化學環境存檔,記錄礦石可能存在的地點,或找到不同礦種之間的關係。
隕星專家通過分類分析研究太陽系的形成。
採礦公司在已有的礦區開採要分析早期採礦時期的含礦物質的標本;
礦物歷史學家研究礦區不同時期標本的種類和名稱。
藝術家也對礦石産生濃厚的興趣,從中學習對稱和結構,並經常藉以作藝術展示。
教師借用標本來闡述他們的演講;博物館,藝術館極其他公共機構借用標本爲它們的特別展覽服務。

電影公司和廣告商借用標本作道具和背景,可謂不一而足。
順便說說,對很多人來說礦石在看到實物前只是石頭的概念,直到親眼目睹才知道它們的迷人之處,實在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西方神秘學的愛好者說,礦石有其獨特的振動頻率,是可以令有緣人有超越物質世界的橋梁。並有一派稱“新紀元”的神秘學家言之鑿鑿的信奉水晶的治療作用,並稱其爲失落的大西洋文明的餘緒,我們姑妄聽之罷。

被列爲寶石的礦石還必須符合某些條件如必須是結晶體,有足夠大的體積供切割。這就大大限制了寶石的範圍。許多礦石是小塊,不透明,易碎的,在已知的4000多種礦石裏,只有100多種被列爲寶石工匠的工作物件,珠寶業常用的更僅有20來種。有一定數量的不透明礦石因爲有吸引人的色彩和色調,就被製成珠子,雕刻,球體及擺件等其他工藝品。這些通常叫觀賞性礦石。

另外有些寶石太易碎不便佩戴,但因美麗及稀有,仍有不可低估的價值而爲個人及博物館所競相購買收藏。這類寶石由於柔軟,要把它們完美的劈開,還有對溫度,光線的顧慮,對珠寶工匠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工作。

有些寶石的內含物有改善寶石視覺效果的作用。象砂金石,石英,貓眼等。綠色的砂金石如非細小的鉻雲母爲其蓬壁生輝,本身是非常乏味,不入寶石商法眼的。大名鼎鼎的貓眼由於內部充滿拉長的水晶或金紅石,在表面按3個方向呈六陵狀排列;當它被切割成圓拱形後,在陽光或聚光燈下就會閃現6或12條星形光線。宛如貓的眼睛在陽光下的反應,中國人就稱爲“貓眼” 。

現在我們一起繼續未盡的澳寶之旅。1915年,寶石商把搜尋澳寶的目光投向冷寂的南澳,捷報來自一個14歲的男孩。這個叫賀青森的小子偶然創下了令他名垂世界珠寶史的發現:世界上最大也最具開發價值的澳寶礦床。這個叫“庫寶排地”的礦床在阿德雷得以北830多公里處。那個年代南澳可說風光無限,因爲短短7年後又一個重要的澳寶礦在“庫寶排地”西北240多公里處初露崢嶸。而這個礦藏的發現也不是專業地質學家的傑作,而是個挖井人的功勞。行行出狀元是真是假不知道,但挖井挖到寶藏,其人的心情怕不下於“範進中舉”罷。這個礦叫“民塔必”,在1985到1989年間,它曾是澳洲寶石級澳寶的最大産地。(待續)

霰石 (Aragonite crystal,澳洲國家博物館)


” title=”寶石 (gem, 澳洲國家博物館)

” class=”size-large wp-image-7160145″ /> 寶石 (gem, 澳洲國家博物館)

寶石 (gem, 澳洲國家博物館)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齊國有個姓國的人,因「盜」發家致富,宋國有個窮人向氏跟國氏請教秘訣,卻因「盜」而遭殃入獄。他們兩人的「盜」術為何有這般天壤之別呢?
  • 這一切聽起來不錯,但請記住,對於一些感覺自己沒過過真正的大學生活並且正在努力建立友誼的學生來說,住在家裡可能會很有挑戰性。然而,有一些方法可以克服這些限制。
  • 一說到鳥類,人們可能會馬上聯想到飛行,但事實上,有些鳥類不會飛行,例如主要生活在南半球的企鵝。但既然這些鳥類被歸類為鳥類,為什麼牠們不會飛呢?
  • 大學期間離開家住宿舍或租房住,即自由又獨立,這個想法很誘人。然而,對於一些學生來說,住在家裡是更好的選擇,特別是如果他們的大學就在附近。
  • (圖/小樹文化提供)
    運用可愛故事,培養孩子同理心、學會管理情緒 增進情感表達、提升人際關係能力
  • 社交媒體Instagram上有一段可愛幼兒摺疊衣服的視頻,不僅收穫數千萬網友點閱,還引爆一場意想不到的網絡激辯。
  • 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驚訝地發覺幾乎每個在機場跟飛機上的孩子眼光都固定在iPad的屏幕上了。雖然我理解帶著小孩旅行並在中途長時間的停留期間讓他們保持盡興的困難,但我不禁想,我們通過讓他們過度使用屏幕時間,以此可能為孩子們製造了哪些影響深遠的問題。
  • 在當今數位時代,無所不在的科技產品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和舒適,但也造成了負面影響,例如對這些產品過度依賴甚至上癮、隱私權被侵犯、記憶力衰退等。現在連育兒專家都大聲疾呼,不要讓小孩過度沉溺於科技產品,不要讓這些產品替你養育小孩。
  • (圖/小樹文化提供)
    運用故事,讓孩子理解自己吃醋的情緒反應,並且詳細解說如何自我調節、加強情緒管理。書中同時詳細運用情境故事,解說各種情緒成因、情緒反應,以及如何因應情緒困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