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3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夢幻湖,今天帶太太去。」這是癌末病患何天壹生前的最後遺願,儘管癌細胞進犯腦部,他仍以彩筆畫下對妻子的深情,一場安寧病房的美術療育不但成為他的心靈之鑰,也讓子女能及時訴盡心中感恩。
台北榮總大德(安寧 )病房昨天成立屆滿七週年,特別舉行「大德美感記事專刊」發表會,由於美術療育是該院安寧病房的重要特色,多年來由美術老師郭育誠、莫淑蘭固定陪伴、引導癌末病患,透過藝術創作對人生進行追憶與告別,或抒發難以言喻的心情點滴,如今這些畫作被集結成冊,每一幅畫都是一個感人故事。
何天壹罹患肺癌去世至今快兩年,二兒子何信儀回憶起父親,仍不禁哽咽落淚。
他說,兩年前母親因糖尿病合併紅斑性狼瘡病倒,一個月後,父親又因臉歪嘴斜送醫,原以為是單純顏面神經麻痺,怎知竟是肺癌末期合併腦部轉移,轉而住進台北榮總安寧病房,當時父親才六十三歲。
何信儀說,父親的個性木訥、很有責任感,多年來從事辛苦的家具業,將一家四個子女拉拔長大,卻不擅言詞,許多感情都放在心底。
何信儀形容自己與父親的交往,多半是幫忙搬家具這類「身體上的勞動」,父子之情僅止於心領神會、盡在不言中,父親癌末時,很多話更是說不出口。
每當有親人來探病,一向剛毅堅強的父親,竟是感傷地淚流不止、無法言語,此情此景令子女憂心又緊張,想對父親說些什麼,又不知如何開口,所幸安寧病房安排的一場美術療育,打開了父親被病魔封鎖的憂傷心靈。
何信儀回憶,父親在美術老師的帶領下,孱弱的手握著彩筆,畫出兩朵如華爾滋般跳舞的熱情玫瑰,送給母親當做生日禮物;又畫出綠草如茵的陽明山夢幻湖,想像自己與愛妻相偕同遊。看著自己的畫作,原本表情哀傷、漠然的父親,竟然笑了。
何信儀說,多年來不曾看過父親笑得那麼愉快,那一瞬間,也柔軟了全家人緊繃的心。
何信儀說,他很感謝安寧病房所做的一切,讓父親在往生前,心靈獲得解放、無憾而終,如今父親的兩幅畫作,被放在遺照旁,成為他們一生的永久回憶。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