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1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憬屏台北十八日電)聯合投信因為宣布調降持有可轉債部位較高的 3檔基金淨值,連帶波及其他債券型基金,即使經過信用評等的基金,也難以阻擋投資人贖回。信評專家指出,信評公司評等債券型基金的資產品質、信用風險,但系統和外部的風險仍難以避免。
債券型基金多半在組合中包含可轉債或公司債,有信用風險,加上投資債券型基金的投資人往往要求保本,因此不少投信公司發行債券型基金時會接受評等,一經評等,基金較有保障賣相也較佳。
一般信評公司評等債券型基金,多半分析資產品質、長期投資目標、利率、外匯風險、提前還款、展期風險、投資組合集中風險、流動性、衍生性金融商品風險及信用風險等。
中華信評資深協理蔡東松指出,信評公司對債券型基金的評等,主要是分析其投資組合的資產品質,通常會接受評等的基金都有A-以上的水準,但外部風險難以在評等時納入評估,如聯合投信事件引發基金贖回,即使債券資產品質再怎麼好,也都無法抵擋。
負責評等聯合投信旗下兩支基金「聯合債券基金」及「聯合威利基金」穆迪信評,日前也受到事件波及,但這兩檔基金仍因資產品質不變,評等等級也沒有因此調降。
穆迪信評總經理簡宗正就指出,因為恐慌性心理引發的基金贖回,這類系統性風險信評很難在評等過程中納入;即使信評提供基金一定的保障,但也不是完全的保證,因此投資人應該比較相同等級下的基金,其投資組合中各種資產的狀況,甚至基金經理公司過去操作基金的績效,都是投資前應該參考的重要項目。
不過,簡宗正也強調,經過信評的基金資產品質在一定水準以上,以這次聯合投信為例,因為基金品質不錯,很快就有其他同業接手。
過去其實也有基金贖回風暴的經驗,蔡東松指出,過去就有債券型基金投資茂矽公司債,因為無法償還以致引發大量贖回風潮;聯合投信事件發生,更讓不少基金管理公司用放大鏡檢視旗下基金的投資組合,尤其是公司債、可轉債等,過去追求高報酬但風險也高的基金操作,這次事件後也讓不少公司重新思考、謹慎評估。
至於美國未來若再進一步升息,也可能引起債券型基金另一波獲利減少風險,但蔡東松認為,國內利率調升的腳步會緩於美國,因此今年債券型基金仍不會受到影響,至於明年,投資人不妨檢視一年定存利率作為參考,但短期內債券型基金報酬仍會優於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