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7月12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夏啟文7月12日報導)從台灣總統大選至今,在野的泛藍陣營內部不斷出現要求國親兩黨整合的呼籲,但同時也有許多反對的聲音。有分析人士指出,國民黨在選後並沒有進行深刻的反省,也沒有讓選民看到反對黨力圖振作改革的遠景,選後台灣政壇情勢令人擔憂。
*國親內部缺乏共識聲勢衰落*
在台灣國民黨和親民黨高層提出兩黨合併的主張引發黨內人士爭論不休之際,一些反對黨立法委員對國親組成的泛藍陣營內部缺乏共識、聲勢日漸衰落表示憂慮。國民黨立法委員洪秀柱表示,泛藍內部缺乏共識,不但沒有在選後相互扶持合作,而且現在國親兩黨內部紛爭不斷。洪秀柱說,反對力量一直無法積極行動的原因之一,就是泛藍一向追求穩定,許多選民認為泛藍應該不要再進行抗爭。
以「無黨籍」名義站在反對陳水扁總統的鬥爭前沿的立委陳文茜表示,在反對陣營當中,親民黨和國民黨內部各有利益和路線的問題,造成整合的困難。陳文茜建議,藍軍應迅速建立黨內民主機制,以民調或評鑒為基礎來整合年底立委提名,避免泛藍內訌瓦解。
*南方朔:泛藍不思反省改革*
針對台灣選後在野黨整合困難、民意支持度持續下降的情形,《新新聞》雜誌社總主筆南方朔對美國之音表示,他認為泛藍內部存在根深蒂固的問題,儘管大選再度落敗,仍然沒有看到泛藍深刻反省改革的跡象。南方朔說:「過去四年裡,國親有個基本的心態,就是以為只要合作就可以拿回政權,所以在過去四年並沒有任何的反省思維策略調整。在選輸了以後,他們發現政權拿不回來了,才開始緊張,除了想到很簡單的整合以外,並沒有反省為什麼會輸,內部的組織問題,支持的基礎、形像等問題,他們都沒有想到。很多人還是有一些選票基礎,也就是說,許多人只想著顧住自己的選票,保住自己的席位,對於整合的事情根本就不關心,這也是為什麼內部一出任何問題,各式各樣的聲音都會出來的原因。」
南方朔表示,國親由於過去曾經分裂,內部的仇恨和分歧仍然沒有完全化解,再加上國親兩黨現在缺乏共同的理想和黨的集體性格,不僅在整合上有問題,民眾對於泛藍也越來越感到失望。
*盛治仁:國親囿於本位主義缺乏凝聚力*
台灣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盛治仁指出,國民黨和親民黨現在基於各自的本位主義在爭奪利益,卻忽略了反省和改進,使得選後幾個月來泛藍的支持度快速萎縮。他說:「從選民的角度來看,他可能不那麼在乎國親是否要整合的問題或是要不要用民調來提名,民眾在乎的是在對執政黨非常不滿和失望的氣氛下,泛藍能不能夠提出自己的理想、有沒有一股改革或是凝聚在野的力量,只看到泛藍忙於內部整合利益。我認為,泛藍必須意識到他們的支持度在選後已經快速地萎縮,這可能是在整合之外他們所面臨的更大的問題。」
盛治仁教授指出,就過去一個月來看,不論是在軍事採購、救災工作或是聯考和教育改革方面,泛藍都有機會提出相關的主張和訴求,來凝聚民眾的認同。盛治仁認為,泛藍即使沒有行政權,但目前仍然掌握立法院的多數,還是有發揮的空間。但是,現在只看到泛藍把精力都放在利益的整合與競爭上,看不到他們把眼光放在台灣民眾關心和切身相關的問題上。
*南方朔:國親領導無能*
南方朔說,國親內部現在雜音很大,許多主張無法貫徹,在很大程度上必須歸咎於領導層的無能。南方朔認為,國民黨必須建立黨內民主機制,摒棄過去用派系和關係拉抬的方式,改以黨內初選的民主方式選出領導層,建立領導層的權威,更重要的是必須對民眾提出新的遠景,才能夠得到民眾的支持。南方朔說:「透過黨內民意產生的領導層,一定要提出不同的遠景,台灣要往何處去,要怎麼面對未來各式各樣的挑戰,對各種挑戰提出不同的策略和面對的方式都要提出來。如果這些沒有做到,只是選舉要到了,趕快造成一種團結的氣氛,看看能不能鞏固住自己的地盤,這種短線操作的思考不會起到什麼作用,因為對老百姓產生不了號召。」
*盛治仁:第三股民間反對勢力呼之欲出*
盛治仁指出,在泛藍欲振乏力、民進黨政府在許多政策上無視輿論和反對聲音的強硬作風之下,已經有一些獨立的民間人士準備號召成立第三股民間反對勢力,在年底立委選舉中獨立推出候選人。盛治仁說,這些人主要的潛在支持者和泛藍的選票重疊,因此對泛藍的選情可能有負面影響。盛治仁認為,台灣大選之後社會對立的現像越來越嚴重,藍綠政治的分界超出了施政成績和政策的影響力,在這種選民結構沒有改變之前,政治對立的情況恐怕還會持續下去。(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