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現果隨錄》中瀆佛招報的記載

明心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12日訊】清代一個法名戒顯的和尚收錄明、清時代的善惡報應故事103則,撰成《現果隨錄》一書。書中記載了許多褻瀆佛法而招報的例子。我現在就為大家簡單介紹其中的幾則。希望能勸善世人,勿謗佛法。

(一)

麻城有二個孝廉,一個信仰佛法,一個輕慢佛法,好拿佛法開玩笑。兩人一同在地藏殿中讀書。忽然有一個親戚,帶狗肉來送給他們吃。信佛的一看,趕緊揮手叫他走說,切莫開這種玩笑。瀆佛的則說,大人不見小人過。信佛的孝廉很倉皇的避出地藏殿的門外。

慢佛的孝廉居然上到佛座上,要夾狗肉來戲獻地藏菩薩。他才把筷子舉到空中,就好像忽然被人一推,就倒地上,立刻死亡。而在門外的孝廉,不久之後也死了。兩人都到了冥府,信佛的孝廉看見慢佛的孝廉被用種種酷刑來懲罰。他的頸子上戴著枷,枷上面起火燃燒,把他全身都燒爛了。

冥君(閻王)就向信佛的孝廉說,你信佛,本來是不應該來這裡的。現在讓你來,是要讓你證明他在這裡受的苦,是要讓你回去傳告世間的人。於是冥君就叫他還陽,他就甦醒過來了。

(二)

天峰塔在寧波城中,某年的九月,有幾個凡夫俗子,帶了酒肉,登到天峰塔上去喝酒吃肉,歡呼作樂。有一人竟然在塔門處小便。當時秋月正明朗,忽然來了一聲霹靂,天雷打中小便的人,那人立即墮塔而死。塔內裝肉的盤子及裝酒的壺及杯,滿天亂飛,其他的人,也通通都被丟擲在塔下。

(三)

一次,一群舉人到延慶寺較量文藝,有一個舉人就到供養四明尊者法智大師的佛塔處小便。旁邊有人很驚駭的說,這個塔很靈驗,不可以污穢呀。這舉人說,這和尚都去了幾百年了,留下來的骨頭都朽了,那裡有什麼靈驗。他小完便之後,突然發狂驚慌,要拿刀砍自己。同伴趕忙扶他上船離去,結果他還是掉在水裡淹死了。

(四)

明朝時江北一位姓沈的年輕讀書人,自恃才學。他在蕭寺讀書時,見到《六祖壇經》(禪宗的一部書,主要紀錄禪宗六祖慧能的事跡),就拿硃筆隨意塗抹《壇經》文意,回家之後就突然暴斃。

一天他父親夢見他兒子對他說,因為他塗抹《六祖壇經》,所以現在被罰進地獄。身上帶著燃火的枷,苦楚難忍。因此他請父親到蕭寺他讀書的地方,找出那本《壇經》出來,把塗抹的痕跡洗掉,他才能脫離苦海。

他的父親悲痛不已,就趕緊入寺搜尋,果然見到原本。父親急忙洗去塗抹的舊痕跡,並發願重新刻印一部流通,以為亡兒懺罪。

僅僅是塗抹了佛教書籍就遭到了如此可怕的報應,可見褻瀆佛法罪孽不小。

我整理這幾個故事就是為了告訴大家:法輪大法是真正的佛法,是萬萬褻瀆不得的。在今天,江XX迫害法輪大法的過程中參與迫害的人可要當心了,最好趕快將功補過,不然惡報臨頭時悔已晚也。

(資料來源:<<現果隨錄>>)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走到西廊下面時,馮生忽然看見有許多僧人的畫像,其中一人的形狀與鑑法師一樣,馮生大為驚奇的說:“鑑法師果然是個異人!而且象神一樣的出現在我面前。”馮生慨然而淚下。馮生仔細察看了畫像下面的題辭,寫的是:“此人姓馮,吳郡人,十歲始學佛法,以道行高深聞名於世,終年七十八歲。”馮生看完題辭,更覺鑑法師神奇。
  • “人不重德,天下大亂不治,人人為近敵活而無樂,活而無樂則生死不怕…”《法輪佛法(精進要旨)》
  • 來自美國、加拿大、澳洲、荷蘭等國的六十位大學生,今天上午一同在高雄縣大樹鄉的佛光山參加國際傑出青年禪林生活營,展開一整天的佛法生活體驗。這批外國學子分別來自美國、加拿大、日本、德國、俄羅斯、澳洲、荷蘭、韓國、馬來西亞,有的還剃髮顯現對學習的虔誠。
  •  周瑜始終力挺少主孫權,朝「南面稱霸」的目標奮勇前行,而在國家面臨曹操數十萬大軍的存亡之際,周瑜力排眾議,一力承擔對抗超級霸主曹操大軍的重責大任。
  • 眼見周瑜治軍冷靜嚴謹,拿捏兩國分寸,進退之間,絲毫不差,劉備內心大為驚嘆,深感敬佩。
  • 在朝廷眾臣面前,周瑜不疾不徐地分析勝敗關鍵。話畢,隨即自薦:只需三萬精兵,就足以抵抗曹軍。 周瑜的一席話,令眾人精神大振。當下,孫權心意遂定,正式拍板連蜀抗曹。劉備與孫權順利結盟,決定共同攜手打一場以寡擊眾的世紀之戰。
  • 魯肅立即動身親赴荊州與劉備聯絡。相傳他騎上一匹白馬,沿著長江西奔。白馬馱著主人跋山涉水,日夜兼程,鐵蹄都磨破了。
  • 建安五年,孫策去世前,解下身上的印綬交給二弟孫權說:「率領江東將士,與天下爭戰,你不如我;但是,舉賢任能,使人才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就不如你了!」孫策逝世,十九歲的孫權繼位為吳侯。
  • 一直以來,周瑜似乎對於功名沒有太大興趣,好像更樂於待在叔叔周尚身邊打雜,彷彿唯一需要做的正事就是幫助孫策征戰江東。
  • 那年,少年周瑜特意前往壽春造訪孫策。兩位少年英雄一見如故,原來,周瑜與孫策同年,周瑜生日只比孫策小一個月,第一次見面,兩人就相談融洽,意氣相投,結下奇妙的緣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