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華風:如果從遙遠的太空回望

華風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25日訊】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叫“萬戶”。

600多年前,一個名叫萬戶的中國明朝官員,兩手各持一隻大風箏,將自己綁在椅子上,椅背上47枚捆紮在一起的火箭被點燃──以他的粉身碎骨敲響了人類嘗試用火箭飛天的第一個音符。

1957年,前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1969年,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實現了人類首次登月。
1970年,太空中傳來中國的聲音──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的進入軌道。

21世記的今天,探月和深空探測的高潮再次掀起。美國宣佈了重返月球以及太空計劃,“精神號”“機會號”已降落在火星平原,中國、俄國、印度、日本和歐盟等國,也都規劃了登月和飛赴火星的藍圖。

浩瀚的太空,遙遠的星際,成為人類難以擺脫的誘惑。

也許用不了多久,一些開發商、淘金者就可能在月球上發起一場圈地運動,就會佔有月球的土地和資源,向後來的移民出租月球的地皮。

科學的發展,使“嫦娥奔月”不再是人類的神話。
科學的發展,使空間越來越近,地球越來越小。

一枚洲際導彈可以瞬間摧毀在地球另一端的目標,一場薩斯役病可以頃刻讓全世界發燒。可是,走進了太空的地球人,看看地球上發生了什麼?

由於科技的發展,全球氣温急遽升高,水源能源逐漸枯竭,環境污染,綠洲消失,旱災、飢荒、瘟疫遍及全球……

由於對科學的崇尚,人們拋棄了古老的信仰,廟宇、教堂已經失去了神聖莊嚴的意義,變成了裝飾性的文化或生活中的點綴。尤其在中國,科學被視為最高真理棒殺著神性的啟示,把神蹟判為迷信,把因果貶為神話,使人在毫無顧忌的貪慾中走向罪惡的深淵。

一個沒有了正信的民族是可悲的。那片曾經講求成仁得道、出現過大唐盛世的土地,如今在“穩定壓倒一切”和“三個代表”的統領下,成為龐大的追逐市場,到處是廉價勞動力,見利忘義,人心敗壞,善惡顛倒。

皇天不佑。

據宇航員說,在太空裡遨遊的星體,只有我們這個地球是藍色的,這唯一的藍色星球,宇航員看見了它的美麗,卻看不見它的命運,看不見不敬天地、沒有了道德信仰約束的人,怎樣在致命地毀滅著它和自己。

人類把自己送上了天空,人類也同時把自己推下了深谷。

摧毀人類信仰的暴君是不可饒恕的。在中國,那個實施酷刑和“種族滅絕”政策,殘害了成千上萬法輪功學員、基督徒,而至今仍在指使各國使館迫害異己,不讓不同政見人士踏入國門的血債累累者的下場已經可見:

各地“訴江案”和全球範圍的訴江呼聲,像一張巨網正日益收緊;海內外要求為“六四”正名和民間維權的風潮方興未艾;全球審江大聯盟的罷江簽名網,簽名人數已達到一萬多人,越來越多的正義力量在匯集;而民間正在興起的踩江行動,更是民心民意的直接表達,千萬隻腳在踩下來……

為了生命的尊嚴,為了文明的昌盛,剷除獨裁者,捍衛信仰及信仰的權力,如同維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至關緊要。

千百年來的努力,人類的足跡終於印上了月球、火星,人類還在設想把月球建成探索太陽系的中轉站,中國的科學家們自“神五”上天之後,更發出了響亮的聲音:“或許下一個漫步月球的將是中國人!”然而,從遙遠的太空回望,面對的可是地上的血腥骯髒。@

(大紀元首發)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不代表大紀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2002年10月,江澤民被法輪功學員以群體滅絕罪告上了法庭,自那以後,法輪功學員的訴江努力一直延續到今天。由於這場訴訟案雙方地位情境的巨大反差,以及在異地訴求法律解決和牽帶的影響,因而前景如何格外引起人們的關注。
  • 江澤民──這個出賣了大片國土的最大賣國賊,這個榨取人民血汗以滿足私慾的最大貪污犯,這個鎮壓法輪功、扼殺民主、摧殘人性的惡魔,他的手点燃了全中國的血腥暴戾,正使百姓沒有活路、國家民族墜入深淵。
  • 近日新華網上一篇名為“美國可以逍遙法外嗎 誰來審判美國?”的文章,就美國政府要求聯合國繼續給予維和部隊國際刑事法院司法豁免權的提案進行攻擊,讀後不由想到一些問題。
  • 諾曼底,一個人們始終銘記的名字,一個人類歷史上的轉折點,一個讓人感到沉重的光榮。

    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日,美英為首的同盟軍在諾曼底海灘勝利登陸,把淪陷的歐洲大陸從法西斯統治下解放了出來,宣告了二戰的結束,敲響了納粹法西斯的喪鐘。

  • 今年清明節,我們無法回去掃墓,但我忽然明白,清明的意義從來不只是一束花、一炷香。真正的祭奠,不只是銘記逝去的親人,而是在心中點燃一盞不滅的燈;是不讓那些遭迫害的生命被遺忘,讓他們的信仰得以延續;是讓活著的人依然懷揣希望,更是堅守他們未能走完的路,讓正義與真相薪火相傳。
  • 清明,把死去的和活著的人連在一起,陰鬱而沉重,它讓人的感情變得脆弱。對故者的緬懷,對生命的思索,在生與死的對話中禪透生之意義。心靈由陰鬱而透明,進而變得輕鬆、愉悅。
  • 東方文化陀山鸚鵡的名言,應沿襲原話為好:嘗僑居是山,不忍見耳!鸚鵡的境界亦於此,陀山曾經擁有,今生彌足珍惜!故鄉常州為筆者曾居地,我將其揣入懷中,時時因故人的遭遇和幸福唏噓雀躍。
  • 時下正當春天,雖然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花兒尚未綻放,樹木也是萌芽狀態,但鳥兒婉轉的鳴叫,已唱出春天的喜悅。融入春天,自然,心中也有了春天的風景。
  • 余先生的一句話讓筆者心有震悸,事關余先生老家安徽曾派一代表團赴普林斯頓,想說服先生回國看看,因他公開表示八九事件不平反就不回國。故鄉來人勸道,回一趟便能解除鄉愁。先生急了,懟出一句——我沒有鄉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