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新加坡网上投注

向內找

企一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21日訊】記得小時候一次戰兢忐忑的經驗:因為貪玩而衝下梯級,被小學校長抓個正著,和幾個同學被被罰上樓再規規矩矩走下樓梯。當時是休息節,猛然警覺鄰居因為帶食物來給孫子吃而在學校出現,小小的心臟頓時突突直跳。後來也不知道如何躲過那一劫。可第二天又得到校長室報到,左顧右盼一番,見鄰居不在場,急忙閃入。那校長是出了名的心狠手辣,校長室裡早已有另一批低頭瑟縮的學生,校長一邊「喊打喊殺」一邊不停地揮著木尺猛力擊打桌面。這些恐嚇手段是奏效的,可我卻更願意呆在校長室裡,心裡只求別讓我到外面罰站。

原因只有一個,被鄰居看到了,回家有更大的苦頭等著。

從上學第一天起,父母就叮嚀警告,不可在學校鬧事,如果接到校方的投訴或得知行為不檢,回家決不輕饒。所以在學校無論多調皮,都有一個極限,知道這個極限一越過,就吃不了兜著走。

可今天的社會風俗似乎不一樣了。學校如今都怕起學生來了,只要有事學生回家告狀,家長就要來個興師問罪:為什麼那麼嚴厲?為什麼用籐鞭教育?為什麼沒顧及我孩子的心靈?為什麼沒尊重應有的權利?為什麼小題大做?為什麼這點發育期間的正常小事也要報警?

為什麼風向如今逆吹?向裡看,向內看。以前的父母接到學校投訴,總是先找自家的問題;現在的父母孩子有事,卻先找人家的不是。

或許不獨父母如此,現代人都已養成這樣的習慣,一發生問題,總先往人家身上找不是。曾幾何時,我們第一時間向內找問題的根源,率先問問是不是自己做錯了?都在向外看,都在向外推。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這是哪個傻子的論調?聽都沒聽過。

父親和叔叔姑姑常掛在嘴邊的是,祖父當年的不講理:孩子如果在外跟人打架或鬧事,即使是別人錯或別人動手在先,回家也要挨鞭子。至今,他們提起還是憤憤不平,頗有微詞。祖父當年貧窮,一家十口只靠他一人駕羅厘車運貨維持生計,六子二女雖然沒有飛黃騰達、大富大貴,可也沒有半個犯奸作科、貽害社會。我想祖父不講的是向外看的理,可他的籐鞭低下卻蘊含著向內看的理。@(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社交媒體Instagram上有一段可愛幼兒摺疊衣服的視頻,不僅收穫數千萬網友點閱,還引爆一場意想不到的網絡激辯。
  • 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驚訝地發覺幾乎每個在機場跟飛機上的孩子眼光都固定在iPad的屏幕上了。雖然我理解帶著小孩旅行並在中途長時間的停留期間讓他們保持盡興的困難,但我不禁想,我們通過讓他們過度使用屏幕時間,以此可能為孩子們製造了哪些影響深遠的問題。
  • 在當今數位時代,無所不在的科技產品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和舒適,但也造成了負面影響,例如對這些產品過度依賴甚至上癮、隱私權被侵犯、記憶力衰退等。現在連育兒專家都大聲疾呼,不要讓小孩過度沉溺於科技產品,不要讓這些產品替你養育小孩。
  • 人們有時候難免會因為某些事情生氣,這是一種很複雜的情緒,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破壞人際關係,甚至引發衝突。而為人父母者對於孩子的生氣,往往會感覺很棘手。現在,有專家分享了有效的解決之道。只要在孩子生氣時說一句短語,他們馬上會鎮定下來,無論他們年齡多大都是如此。
  • 眾所皆知,聽古典音樂有益身心健康,坊間也有出售一些專門供孕婦播放給胎兒聽的胎教音樂。最近墨西哥的一項研究發現,讓胎兒聽古典音樂可以讓他們的心率變得很平穩,可能有助於他們的發育。
  • 孩子總是愛拖延?家長可用4C原則陪伴孩子去累積正向經驗。
  • 在廢棄的童子軍營地撫養在家上學的孩子意味著永遠沒有乾淨的雙手——因為他們要建造小木屋、樹樁日晷,以及在小溪邊釣魚。
  • 英文諺語說:「笑是最好的良藥。」但笑還有其他的好處。最近就有研究表明,它也可能是一種很好的育兒工具,有助於增進親子關係。因此,有時候父母跟子女開個無傷大雅的玩笑,也是不錯的。
  • 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治療那些成長在缺乏關愛的家庭環境的兒童時,有可能會遇到龐大的障礙......
  • 對父母或教育者來說,最嚴重的兒童教育錯誤,就是對走上錯誤道路的兒童預言悲慘的結局。這類愚蠢的預言會助長兒童的怯懦,讓情況無限惡化。我們應該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鼓勵兒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