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5月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黃博郎╱台南報導〕台灣前總統李登輝昨天在台南群策會演講中指出,國親內部路線之爭與改革聲音已經浮現,這是連宋敗選後所要面對的,但即使是中生代接班問題等也非問題癥結,台灣主體意識與本土化,才是國親主事者或接棒菁英必須要面對的。
李登輝昨天在群策會「從二○○四年總統大選看台灣民主法治之發展」南區論壇中指出,台灣主體意識在這次大選中再次深化在每個人的思想和行動中,不只用選票選出代表台灣主體意識的阿扁總統,也用選票向國親、國際社會及中國說:「台灣主體意識才是台灣民意的主流,是台灣人民內心真正的想法。」
李登輝說,國民黨所謂的路線之爭,其實是對國民黨歷史發展不了解,早在蔣經國時代就已確定國民黨本土化路線,國民黨卻還在討論所謂的路線之爭,不僅是不了解,更可說是違背了國民黨在台灣求生存、求發展的既有本土化路線。
李登輝認為,國內外都認為此次大選是「台灣主體意識的勝利」,卻只是穩住保守勢力反撲的第一步,僅是台灣意識抬頭的開始,若不用心呵護,盤根錯節的守舊勢力仍會反撲,台灣必須在年底的立委選舉形成有利未來發展的穩定國會,修改落實公投制度,凝聚制訂新憲法所需要的國民共識,這些皆需以台灣主體意識作為後盾。
李登輝說,「愛台灣」不是只掛在嘴上或做幾個政治動作,而是反映在是否以二千三百萬人做為政策思考的主體、人民對國家認同的主張、對台灣語言、文化的尊重與關懷、兩岸互動關係思維是否以台灣發展為優先、下一代教育內容是否增加對台灣歷史文化的了解、是否支持為台灣二千三百萬人民量身訂做一套新憲法等方面。
李登輝並強調,國親抗爭已使台灣社會陷入動盪不安,賠上國際形象,此種以權位、黨利為優先,不計社會成本的做法令人難以認同,面對社會質疑,他們還搬出戒嚴時期黨外和民進黨人士抗爭歷史合理化其暴力行為,卻忽略當年為台灣人民表達意見、集會結社自由受限,才會出現體制外抗爭,國親選後的訴求,應在民主法治的體制下進行,而非用違法脫序的行為踐踏民主。(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