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正是范仲淹一生的寫照。
作為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范仲淹用他的政治活動為人民辦了許多好事,同時用文筆留下了他高尚的品格和博大的胸懷。
一、孤苦年少,晝夜苦讀
范仲淹2歲時死了父親,與母親相依為命,生活十分清苦,但他小時侯就很有志氣,每日就著幾塊冷粥和鹹菜,發憤讀書。這樣堅持了許多年,范仲淹不僅獲得了淵博的知識,而且培養了頑強的意志和勤儉認真的好作風。這對他日後的生活有重大的影響。
二、兢兢業業,為民辦事
范仲淹考中進士後,被調往泰州西溪做鹽倉監官。他不顧個人職位高低,積極走訪當地,並馬上投入到海提重修的工程中去。經過極其艱苦的努力,保障老百姓生活和國家財富的大提巍然屹立起來了,人們把它稱為「范公堤」。
范仲淹還細心調查,親手繪製了一份「百官圖」,披露了奸相呂夷簡的專橫跋扈與任人唯親。並多次上書,提出了改革方案,發起歷史有名的「慶歷新政」。
三、壯志未酬,進退皆憂
由於權貴官僚的竭力阻撓,范仲淹許多抱負未能實現,「慶歷新政」也僅維持了一年多就流產了,其本人也多次遭貶,但他一點也不灰心,總想為國為民分憂,並於1046年應好友滕子京之約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岳陽樓記》,抒發了他崇高的政治理想和博大的胸懷。
范仲淹關心人民疾苦,英勇抵禦外來侵略,大膽改革圖新,為國家民族的穩定和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在飽受挫折之後,尚能保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品格,成爲激勵後人的一位楷模。
──轉自《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