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穆宗長慶年間,鄴中有個五明道士,不知是何許人。他善長陰陽曆數,對卜筮有精攻。成德軍節度田弘正治軍不嚴,放縱下屬,而且他本人也貪財受賄、敲詐勒索,無休無止,民眾怨聲載道。當時王庭湊在他手下任部將,被派遣到鄴中。王庭湊到了鄴中後,忽然身體不舒服。數天後,求醫也未能治癒。於是,他找到到五明道士,問一生的吉凶。
五明道士當即為他卜卦,三枚卜錢同時拋出,良久才定下來,而且六爻俱重。五明道士說:「這是純乾卦變為坤卦。坤土也,地也。你不久會大權在握,並主宰一方。事情很快就會發生,還是快快回去為好。王庭湊聽了五明道士所講,急忙用手摀住雙耳。這天夜裡,他夢見一個容貌偉異的白鬚老翁,身邊有侍從十多人,每人手持一把小玉斧。老翁召王庭湊到面前,對他說:「災難就要降臨了,此地不可久留。」緊接著,他就醒了。王庭湊既懷疑又懼怕,立即告辭將帥回到原地。待他回家後,沒到十天,就發生了軍士和百姓的嘩變。田弘正為亂兵所害,士大夫將校共同舉王庭湊為節度使。王庭湊再三推讓不接受,眾人不聽,脅迫他為節度使。第二天,向朝廷上奏此事。朝廷聽說後,非常驚駭,立即派兵征討,以裴度為元帥。王庭湊及手下將士拒不接受朝廷的命令據守趙地兩年,朝廷的軍隊也沒再去攻打。二年後,敬宗逝世,文宗皇帝李昂繼位。文宗皇帝下詔書說:「念及你們這些百姓久罹塗炭,罪應在元兇,而你們應該是無辜的,因此,赦你們無罪,委任王庭湊為節度使。」
後來文宗皇帝又詔王庭湊的兒子王元逵入朝奉侍,並將壽春公主許配給他。王庭湊被擁立為節度使後,頗有政績,朝庭很讚許他。他在任十三年後離世。死後贈封太師。他的兒子王元逵承父業,官至太尉,任職二十六年後去世。王元逵的長子王紹懿接任節度使,二年後,他因荒淫暴亂被屬下廢掉殺死,立他的弟弟王紹鼎為節度使。六年後,王紹鼎死去。他的兒子王景崇承繼父業,一直做到中書令,封為常山王,在位十三年。王景崇死後,他的兒子王鎔繼承父職,封為趙王,在位四十一年,後因恣橫無道被殺。自王庭湊被擁立為節度,到王鎔被殺止,共五世六主,一百多年。
王庭湊被擁立為節度使之初,派人到鄴中將五明道士接到府中,並為他新建一套館舍,起名叫「五明先生院」。王庭湊曾問:「我現在已經位列藩侯,將來的壽祿,還望先生給推算一下。」五明道人說:「你有三十年的祿壽。願明公竭節勤王,愛民恤物。其次要保神珍惜元氣,常以清儉為心。必享高壽。你的後代會有二人被封王,都是你餘下的福分所致。」王庭湊說:「幸事已多,我們王家向來沒有積下甚麼勳德,你剛才講的那些不是我敢期望的啊。」王庭湊送給五明道士幾百兩黃金,五明道士堅辭不受,王庭湊一定要送給他。五明道士將這些黃金帶回住室後,幾天之內都施捨給他人了,一點也不留。所謂有二人封王,即王庭湊的重孫王景崇封常山王,他的重孫的兒子王鎔封趙王。 (出《耳目記》)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