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韻舞春風: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龍之台
font print 人氣: 55
【字號】    
   標籤: tags:

這裡給大家介紹的是一位中國文壇上的奇才,以及他所作的一首詞 ─《念奴嬌·赤壁懷古》。
  
這位奇才就是北宋的蘇軾。蘇軾字子瞻,自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博學多才,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畫家。他的文章屬於「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詩是宋代第一大家,他的詞開創了宋詞中豪放、清曠的一派,對宋詞的發展影響極大。他的詩詞歌賦幾乎都是順手拈來,而又富於真情。宋代大詞人辛棄疾在《稼軒詞序》裡曾說過:「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他崇尚信仰,有許多佛門的朋友,也煉丹、練氣功,幾乎是一個無所不通的人。他的個性幽默、豁達。而他的人生境界,因為「烏台詩案」,有了極大的轉變。他的性格、情感因此得到磨練,漸漸成熟、純淨。在這以前,因為東坡的天份高、鋒芒畢露,常常以文字而得罪人,所以他在仕途上的多次被貶,並不都是由於政治上的原因。經過這一難後,他光芒內斂,也養成達觀胸懷。在文學上他膾炙人口的作品,大多是被貶到黃州時所作。
  
現在我們就來看一看這首詞: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湮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這首詞寫的是甚麼呢?
  
洶湧奔騰的長江水,不停地向東流去啊!在悠遠的歷史中,不知道送走了多少英雄人物。舊時軍營的西邊,據傳說,就是三國時周瑜戰勝曹操的地方 ─ 赤壁磯。在那裏,陡峭的山崖,散亂地高高插入雲霄。洶湧的浪頭猛烈地拍擊著江岸。滔滔的江水,捲起了萬千層白色的浪花。在這地靈人傑的錦繡河山中,不知孕育出了多少英雄豪傑啊!
  
回想當年的周瑜,在小喬剛嫁給他時,那樣的英姿瀟灑,睿智不凡。赤壁之戰,他頭戴儒巾,從容地搖著羽扇。在一片談笑聲中,指揮水軍將曹營的萬艘軍艦燒為灰燼。
  
神遊於昔日三國的古戰場,止不住感歎自己這多愁善感的人,一生中的光陰都蹉跎掉了,如今早已頭髮斑白了。回想人世間所有的事,都是如夢似幻!唉,還是對著這明媚的江月灑一杯酒,把自己的滿腹豪情,與千古英靈分享吧!
  
清代詞論家徐(金九)說東坡詞「自有橫槊氣概,固是英雄本色」。而其中最具有這種英雄氣概的代表作,恐怕要推這首被譽為「千古絕唱」的「赤壁懷古」了。這首詞是北宋詞壇上最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也是宋金十大曲中的第一首。它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七月。當時由於東坡以詩文諷喻朝廷所實施的新法,而被貶到黃州。這首詞是他生日那天,游赤壁磯所作的。詞中境界開闊,格局雄渾,氣魄宏大,筆力非凡,而最後一句「一樽還酹江月」在激昂中忽轉內斂,更引起後人的沉思。這首詞對於盛行纏綿悱惻之調的北宋詞壇,尤有發聾振聵的作用。
  
蘇東坡自到黃州之後,和百姓打成一片,很受愛戴。這首詞完成後,黃州百姓就廣為傳誦,並說這首詞是他應長江江神之約而寫的。傳說中的長江江神是個落第秀才,非常喜歡詩賦文章,聽說大才子蘇東坡到黃州來住了,心中非常高興,充滿了期待。到了東坡生日那天,大家正在赤壁磯頭吟詩唱和,熱鬧非凡時,江神就變成了一個白衣秀才來見東坡。一見面,江神激動非常,道出了萬千的仰慕之意,並請求能為他作一篇詩詞。東坡爽快地答應了,並約定內容以「長江」和「赤壁」為題,明日午時交卷,地點就在赤壁磯頭。可是東坡一回去,就把這事兒給忘得一乾二淨了,一直到了第九天,都沒有將詩詞送過去。
  
等到第十天的午時,這時正是晴空萬里呢!地方百姓忽然奔走相告,說長江漲潮了。只見江水掀起一片滔天巨浪,遮天蓋日般地湧來,一直衝到赤壁磯下。這時江邊的良田,一瞬間都變成了一片汪洋了。可是午時一過,江水又嘩啦嘩啦地退得乾乾淨淨,那些被淹沒的稻田又露出來了。神奇的事可大了,因為那些被淹沒的稻田和農作物,竟都絲毫無傷呢!從此之後,每天午時,江水都會準時漲到赤壁磯下,午時一過又按時退走。地方百姓的心中都很納悶,水災又不像水災,倒像是在傳達甚麼訊息呢!他們哪裡知道,這就是江神在要詩詞啊!
  
一晃一年過去了。第二年東坡生日時,也在赤壁磯頭宴客。這時高朋滿座,東坡意興風發。酒過三巡後,忽然江面捲起大浪,幾丈高的浪頭,猛烈地向赤壁磯撲面而來。東坡看著這風起雲湧的大好江山,憶起曾約定為一白衣秀才所作之詩文,立刻提筆一揮而就,就是這篇《念如嬌·赤壁懷古》。剛寫完時,正當大家正在擊節讚賞這篇作品的雄偉氣魄,忽然從江中躍出一條好大的魚,一口將那張寫著詞的紙銜住,隨即鑽回水中去了。緊接著「嘩嘩嘩嘩」,一瞬間水就退得乾乾淨淨了。
  
這一天東坡興致高昂喝醉了,夜晚就睡在宴客之處。到了半夜時,他作了一個夢,只見江神穿著紫袍玉帶來見東坡,對他說:「多謝學士以詞相贈,小神感激萬分。學士大作氣象萬千,豪邁雄渾,自當傳頌千古。小神無以為報,就把這床和枕頭送給學士吧!」說完作了一個長揖就走了。第二天清早,東坡醒來看見自己睡覺時用的床和枕頭,都變成石床和石枕了。
  
後來百姓為了紀念東坡,就在這裡蓋了一座亭閣,名為「醉仙亭」,把床和枕頭取名為「東坡床」和「東坡枕」。後人相傳,不管是誰,只要睡在「東坡床」和「東坡枕」上,就會夢見紫袍玉帶的江神,正在眉飛色舞的朗誦著東坡的名作《念如嬌·赤壁懷古》呢!
  
所以一篇好的詩文,不只會引來千古的知音共賞,連神也都是念念不忘、永久傳誦,讚歎不已呢!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天韻舞春風」系列與您相聚,共同來談一談歷史上的一些經典文學作品,以及與之相關的名人軼事。或許在經過了歲月的錘煉、風雨的沖刷之後,再回頭看看歷史上走過的路,我們都會有一番新的看法和體認吧!
  • 「詩是吾家事」,這不僅是家族傳承的訓勉,更是他內心深處的自我認同。詩歌,對杜甫而言,早已超越了抒情遣興的工具,或是干謁求進的手段,而是他存在的方式,是他思考、感受、回應這個世界的根本途徑。當現實將他逼入絕境,官場失意、家國殘破、身體衰敗,唯一能緊握不放的,或許只剩下這支濡染了畢生心血的筆。
  • 重陽登高,踏秋祈福,本是古人一樁賞心樂事。然而在唐朝大歷二年(767年)的夔州(今屬重慶奉節),一位霜鬢華髮的病弱文人獨上高台,感受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色:耳畔疾風獵獵、猿聲悠悠,眼前落葉蕭蕭、江水滾滾。
  • 三國時期有一位「醜妻」,頗爲聰慧,即曹魏大臣許允的妻子阮氏。唐 周昉《仕女圖》。(公有領域)
    元稹悼亡韋氏詩,通首說得哀慘,所謂貧賤夫妻也。「顧我無衣搜畫篋,泥他沽酒拔金釵」,言其婦德;「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言其安貧。俸錢十萬,僅為營奠營齋,真可哭殺。
  • 《人日》一詩,通過寫景,表達了冬去春來,萬物生機勃發的景象。面對雪霽後的晴天,又恰逢「人日」,所以常人舉辦各種活動來慶祝;修行之人不可能像常人那樣興高采烈,而是用「閒吟曠士懷」來抒發自己的襟懷。
  • 皮日休的這首《館娃宮懷古》,前三聯都是描寫館娃宮遺蹟的荒涼景象,尾聯則是表達了對吳王夫差因女色而滅國感到不值。同時,皮日休對越王勾踐利用美色打敗吳國的事情也頗有微詞,他在《館娃宮懷古五絕(其一)》詩中寫道:「越王大有堪羞處,祇把西施賺得吳。」
  • 人說紅塵世間原本就是一個大的名利場,待久了能有幾人不會被誘惑沉淪。守住純淨的初心,感受自然之法的圓容殊勝,自在逍遙、洒脫不羈又是一種怎樣的境界呢?胡令能正是借小兒垂釣的童真視角,為我們展現了如何看淡名利把持本性,清淨無欲的純美內心畫卷。
  • 茫茫的大江南北,走正道,有時候反而事情難辦成。榆莢形如銅錢生在樹上,楊花如玉屑灑落在街頭。
  • 他從官場走來,撣去一身功名浮華,暫別塵世樊籠的束縛與喧囂。他向深山而去,迎來十方松風水月,靜看桃源仙境的清新與生機。這是他安身處世的一幢居所,也是他修行求道的一片淨地。他,篤志修禪的王維,在這座隱士輩出的終南山購置別業,從此往來於鬧市與山野之間。
  • 《酬皇甫郎中對新菊花見憶》主要是為了答謝皇甫曙的宴會邀請創作的,到尾聯才算是正式答應了赴宴。白居易是依照古禮的要求這樣寫的。《禮記‧曲禮上》:「凡與客入者,每門讓於客。客至於寢門,則主人請入為席,然後出迎客。客固辭,主人肅客而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