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欣賞】王維《山居秋暝》

作者:文思格
font print 人氣: 12853
【字號】    
   標籤: tags: , , ,

王維《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作者簡介】

王維(公元700─761)字摩詰,盛唐大詩人、大畫家兼音樂家。其詩體物精微,狀寫傳神,清新脫俗,獨成一家。他和李頎、高適、岑參以及王昌齡一起合稱 「王李高岑」,是邊塞詩的代表人物;和孟浩然合稱「王孟」,又是田園詩的代表人物。至於「禪詩」,他更是古今獨步。蘇軾稱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字句淺釋】

題解:這是唐詩中的山水名篇,於詩情畫意中寄託著作者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暝:日落,傍晚。
竹喧:竹林裡傳出喧嚷的聲音。
浣女:洗衣服的姑娘。
漁舟:打魚的小船。
隨意:任情適意,隨便。
歇:盡,消失。
王孫:原指貴族子弟,後來也泛指隱居的人。這裡是作者自稱。

【全詩串講】

山中空濛人跡罕到,一場雨剛下過不久。
秋天的傍晚,山中的景緻真是美不勝收。
明朗的月光,從松林的樹陰間撒照地上。
清冽的山泉,在山石上自由地淙淙瀉流。

竹林裡笑語喧嘩,洗衣的姑娘們往家走。
亭亭的碧荷搖動,順流下來一隻小漁舟。
春天的花兒謝盡了,我卻很任情而適意。
如此美好的地方啊,我真要在這裡居留。

【言外之意】

此詩最突出的藝術特色是,以自然的美來表現詩人自己人格的美;以帶有詩意的圖畫形象地表現詩人自己心目中追求的生活美。從淺層看,作者的彩筆在畫山水;從深層看,則是通過山水的描繪來寄概言志。內涵豐富,韻味雋永。

山雨初霽,萬物清新。松林明月,偶或松濤低吟;石上流泉,時時淙淙如琴。竹中喧嘩,可見姑娘們天真無邪、無所顧忌;蓮動舟來,想象打魚人悠然自得、適意舒心。在這樣的地方,山美水美人也美。沒有塵世間的苦苦勞心,沒有官場中的營營競爭。沉浸在自然的美中,人的身心也必然逐漸地美化,難怪作者產生了出塵隱居的念頭,要讓身心永遠沉浸在這種自然美中。

《楚辭﹒招隱士》說:「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而作者的感覺恰恰相反,要想永遠留下去。可見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是能有很不同的結論的。任何人對任何事物的結論都和他追求的目標直接相關。希望享受自然之美、通過自然之美來陶冶心靈,使自己的心變得純樸自然,脫離塵世中那種「心苦」的狀態,他必然就希望隱居山林;希望升官發財、追名逐利,再美的山林他也難以久留。

——轉自正見網  #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今天,我的郡齋裡特別地清冷。我忽然思念,山中的朋友道士。
    他到山澗底下,砍荊條當柴燒。背著柴回家,就煮白石當糧吃。
    我想拿一瓢酒,遠走到山中去。風涼雨冷的夜裡,給他些慰藉。
    然而,空蕩蕩的山上堆滿落葉。我到哪裡,才能找到他的足跡?
  • 環境變得惡劣時,大雁失群孤飛;失群孤飛又引出對險惡環境的懼怕心理。群起而飛時毫不可怕的事(如夜宿寒塘),形單影隻時也會覺得恐懼遲疑。失去了群體的溫暖,更感到孤獨前進的艱難;飽嘗了離群後的淒涼和危險,應該更珍惜重新合群的機緣。
  • 本詩寫作者去山裡訪問一位處士,以純粹寫景的特殊手法來表現處士古樸的生活和孤高的人品。樵客:即樵夫,但帶尊重味,隱隱暗示並非俗人。蕎麥:瘠薄山地常種的一種農作物,春天開小白花。
  • 重陽登高,踏秋祈福,本是古人一樁賞心樂事。然而在唐朝大歷二年(767年)的夔州(今屬重慶奉節),一位霜鬢華髮的病弱文人獨上高台,感受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色:耳畔疾風獵獵、猿聲悠悠,眼前落葉蕭蕭、江水滾滾。
  • 三國時期有一位「醜妻」,頗爲聰慧,即曹魏大臣許允的妻子阮氏。唐 周昉《仕女圖》。(公有領域)
    元稹悼亡韋氏詩,通首說得哀慘,所謂貧賤夫妻也。「顧我無衣搜畫篋,泥他沽酒拔金釵」,言其婦德;「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言其安貧。俸錢十萬,僅為營奠營齋,真可哭殺。
  • 《人日》一詩,通過寫景,表達了冬去春來,萬物生機勃發的景象。面對雪霽後的晴天,又恰逢「人日」,所以常人舉辦各種活動來慶祝;修行之人不可能像常人那樣興高采烈,而是用「閒吟曠士懷」來抒發自己的襟懷。
  • 皮日休的這首《館娃宮懷古》,前三聯都是描寫館娃宮遺蹟的荒涼景象,尾聯則是表達了對吳王夫差因女色而滅國感到不值。同時,皮日休對越王勾踐利用美色打敗吳國的事情也頗有微詞,他在《館娃宮懷古五絕(其一)》詩中寫道:「越王大有堪羞處,祇把西施賺得吳。」
  • 人說紅塵世間原本就是一個大的名利場,待久了能有幾人不會被誘惑沉淪。守住純淨的初心,感受自然之法的圓容殊勝,自在逍遙、洒脫不羈又是一種怎樣的境界呢?胡令能正是借小兒垂釣的童真視角,為我們展現了如何看淡名利把持本性,清淨無欲的純美內心畫卷。
  • 茫茫的大江南北,走正道,有時候反而事情難辦成。榆莢形如銅錢生在樹上,楊花如玉屑灑落在街頭。
  • 他從官場走來,撣去一身功名浮華,暫別塵世樊籠的束縛與喧囂。他向深山而去,迎來十方松風水月,靜看桃源仙境的清新與生機。這是他安身處世的一幢居所,也是他修行求道的一片淨地。他,篤志修禪的王維,在這座隱士輩出的終南山購置別業,從此往來於鬧市與山野之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