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史實

漢武帝的文治武功——內抑豪強

如意
font print 人氣: 97
【字號】    
   標籤: tags: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耐老何!
──劉徹《秋風辭》

文景之後,漢朝出現了一位與秦始皇並稱的皇帝──漢武帝。漢武帝在位54年(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佔了整個西漢的四分之一。他對內抑制豪強勵精圖治、對外仁武並舉開疆拓土,使漢朝的禮儀與文化遠播西域及非、歐各國,所以至今中國人還被稱為漢人,中國語言被稱為漢語。

內抑豪強

漢朝自建立以來,有兩種地方割據勢力一直是朝廷的心腹之患:

其一是諸侯王國。許多諸侯王的封地大而肥沃,往往綿延千里,數十個城邑相連,朝廷若是不聞不問,諸侯王就在封地內極盡驕縱淫奢;朝廷若是逼急了,他們會互相聯合分廷抗禮,甚至發動政變殺向王宮,漢景帝時就發生過諸侯王掀起的「吳楚七國之亂」。

其二是豪宗強族。漢武帝時由於經濟發達,國力空前鼎盛,造成地方上一些豪宗大族亦擁有驚人的財富,他們武斷於鄉曲,權行州域,力折公侯,敢於阻撓朝廷政令的實施,成為一方之大惡霸。

漢武帝採納了中大夫主父偃的建議,對諸侯王國頌行「推恩令」,宣布諸侯王可以在自己的領地內分封小的侯國,以示恩及支庶子弟。諸侯王都十分高興,結果沒多久諸侯國都分成了許許多多的小的侯國,侯國隸屬於郡,地位與縣相當,再也無力跟朝廷對抗了。

對於豪宗強族進行徹底的調查和清算,罪大者滅族,罪小者處死;無罪而資產在三百萬以上者遷徙到京城周圍居住,目的是內實京師,外銷奸猾,不誅而害除。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將全國劃分為十三個州部,每部設刺史。刺史每年八月巡視部內各郡,省察治狀,黜陟能否,斷治冤獄,按六條問事。公元前89年,武帝置司隸校尉,職權同刺史相似,這一切措施有效地加強了朝廷對地方的控制。(待續)

(香港大紀元)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古代帝王稱為天子,指出帝王是承天命來治理天下的。「天命」之說是人間掌握了權力之人用來樹立自己地位的「說詞」嗎?還是真有天命並以「吉兆」加持示現呢?
  • 東漢光武帝劉秀九歲喪父,由叔父劉良撫養長大。他身長七尺三寸,儀表堂堂,美眉鬚,鼻梁高挺鼻準隆起,配上大大的嘴巴和天庭隱隱隆起的日角,顯示帝王之相,他性情簡樸勤勉,喜愛耕稼農事,對家人重情重義,從來沒有想過在政治上出人頭地。這樣一個勤樸寬厚溫和的美男子,又是怎樣當上中興之主的呢?
  • 李世民班師回朝,唐高祖為兒子舉行慶功宴。喝到酒酣之處,本是喜慶的場面,高祖的臉上又突兀地泛起了一抹愁雲。
  • 齊王逃回長安後,唐高祖李淵第一時間得知了劉武周進犯的實力,誤以為唐軍不敵武周大軍,於是下令永安王李孝基,和陝州總管于筠、內史侍郎唐儉等人,聯合助剿呂崇茂,同時發出一道敕令,命關中守將,嚴行堵御,所有河東一帶,暫行棄置。
  • 隋朝末年,劉武周割據一方,自稱皇帝,定國號大漢,是大唐的一大勁敵。劉武周為與大唐爭雄,屢次進攻幷州。齊王李元吉作戰的能力,遠遠比不上他的哥哥李世民。唐高祖李淵便給齊王添了一個行軍總管裴寂,原本希望老成練達的裴寂,能幫著出謀劃策,決勝千里。不料,裴寂出征竟也一敗塗地,反而使唐軍失去了晉州以北的全部城鎮。
  • 說唐高祖即已定都長安,但天下還未一統,群雄割據地方。李淵稱帝,傳檄天下。長安就成了豪雄率先攻打的目標。隴西薛舉想趁著李淵帝位還沒坐穩,就趁機出兵,攻打長安。薛舉雄踞隴西,擁兵十幾萬,聲勢頗為強盛,是李唐的一大勁敵。
  • 李世民與平陽公主率領的大軍集結,兩下會師,共計二十多萬兵將。李世民治軍嚴明,大軍雖眾,但行軍時隊伍並不凌亂,整齊畫一,軍容氣象自帶威儀。凡經煬帝行宮園苑,悉數罷免守官,並釋放宮女回家。
  • 突厥始畢可汗派康稍利率領了五百人,以及二千匹戰馬,和劉文靜一起來到李淵麾下。李淵慰勞有加,稱讚劉文靜可謂是不辱使命。
  • 《三字經》裡說:「夏傳子,家天下。」從大禹把王位傳給兒子開始,中國一直延續著父傳子的王位世襲制度。但是有一個朝代,皇帝竟然把帝位傳給親弟弟,這是什麼原因呢?
  • 《宋史》評宋孝宗為南宋最為賢能的皇帝,而且孝宗又是難得的孝子。有哪些真實小故事,凸顯這位皇帝的特色與政績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