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
《左傳》是解釋《春秋》的一部完整的編年史,作者左丘明。全書六十卷十八萬字,按年月順序敘述了春秋二百四十多年中各諸侯國的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
《國語》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國別史,相傳作者也是左丘明,全書共二十一篇,分別記載了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歷史。
《戰國策》為西漢末年劉向所編,共三十一篇,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各國的說客與辯士的策謀權變,以及政治、軍事和各國的關係。
《竹書紀年》原稱《紀年》或《古書紀年》,是戰國後期魏國人所撰寫的一部編年體史書。記敘從夏代到魏襄王二年(公元299年)之間的歷史。
文學
偉大的詩人屈原,名平,戰國末年楚國人。楚懷王時任「左徒」,他面對楚國的衰落,主張革新圖強、聯齊抗秦,但遭到楚懷王近臣與寵妃的妒嫉和讒毀,一再被放逐,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郢,屈原於五月初五日投汨羅江以身殉國。後人為紀念屈原,把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
屈原以民間歌謠的形式,融合了遠古的神話和傳說,開創了楚辭文體。《離騷》、《天問》、《九歌》是其不朽的代表作,幾千年傳唱不衰,所以楚辭又稱騷體。
(摘自香港大紀元)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