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七星彩玩法官网-七星彩玩法开户-七星彩玩法注册
東西方交會

The cowl does not make the monk. (口蜜腹劍、人不可貌相)

陳欣然
font print 人氣: 1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15日訊】

解說

這句中古世紀諺語直譯為「僧袍不能使人成為僧侶」,意思是人外表穿上什麼衣服,不能說他就是這樣的人。中文較難有直接對應的成語,如果要以「外貌」做為主題,則有如「人不可貌相」,但這一句話較傾向不要以外貌小看他人的意思,至於「口蜜腹劍」則較傾向形容人內外不一,奸詐險惡;「道貌岸然」是形容一個人外表端正,可是我們並不知道他心裡是不是在打著壞主意。

僧侶大概是常人社會中最為突出的一個身份,且容易辨識,因此當一個人穿上僧侶的衣服、剃光頭、嘴裡能念經,就代表他是修行的人了嗎?很多人的答案恐怕都是否定的。當初釋迦牟尼、耶穌等神佛在世時,只以口述方式傳出修煉的心法或是教導人們該怎麼修正自己的行為,既沒有儀式,也沒有收費。

到了中世紀(約A.D.476至1453年,中國魏晉南北朝末年至明景帝)之時,已經形成基督教與佛教,有人穿著道袍僧衣,幹些不是修煉人該做的行為,敗壞宗教名聲,或逐漸重視起宗教形式,忘記修煉的本質在「心」;常人間也有智慧的人,因此也就有了「The cowl does not make the monk」這句古諺。

「人不可貌相」的相對英文諺語可說「Never judge by appearances.」或是「Appearances are deceptive.(外表欺人)」,而「口蜜腹劍」的原意較接近「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披著羊皮的狼)」;「道貌岸然」或可說是「Things are seldom what they seem.(事物極少如其外表所示)」。

「口蜜腹劍」來自《唐書》記載宰相李林甫之為人處事。

李林甫是唐玄宗時的宰相,他雖具有讀書人的知識,但並沒有讀書人的涵養。他想盡辦法獲得權勢後,只依照玄宗喜好行事,結交玄宗親信與妃子,以鞏固自己的宰相權位;對於賢才總是十分小心。

李林甫跟其他人接觸時,常常表現得熱情,模樣十分親切。但是,他內心所想的正好與他所做的相反。有時別人請他說項,他滿口答應,但從中破壞。時間久了,大家都識破他的面目,心知肚明。

與李白有「飲中八仙」之名的李適之從通州刺史一路拔擢至刑部尚書,天寶元年(A.D.742)被提為左丞相,他性情坦蕩,聲譽很高,李林甫很是嫉妒。

一日,李林甫對李適之說:「華山有一處金礦,假如可以大量開採,好好利用,一定可以造福百姓。我實在太忙了,你若有空,麻煩您跟皇上提起這件事情。」李適之很爽快就答應了。

玄宗聽到李適之的建議後,找李林甫商量,李林甫假意皺著眉頭,為難的說:「這件事情我知道,可是,華山是帝王之氣集中的地方,如果開採,恐怕會對您不利,因此我一直沒講。」此後,玄宗對李林甫大為信任,對李適之則逐漸疏離。天寶五年,李林甫藉機陷害李適之,並罷黜其左丞相一職。

原文
《唐書‧李林甫傳》:「世謂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例句

1 你別看小丁一副簡單裝扮,「人不可貌相」,他的應對進退是這班學生中最得體的。

2 現在的上班族真辛苦,除了利用額外時間加強專長,還得提防他人的「口蜜腹劍」。

3 「道貌岸然」的人不代表就是一個好丈夫,你得留意他心裡是不是一個好人。(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服裝不僅僅是用來遮寒蔽體,還有更深的內涵,中國曾被稱為「衣冠上國」,中國的服飾也曾經深遠地影響著朝鮮、日本、越南等,曾經的絲綢之路,更將中國的服飾文化遠輸歐洲。韓服和漢服非常地相像,很多人也不能夠區分,為什麼傳統的韓服會和漢服這麼像呢,我們從文化方面來探討一下。
  • 過來人知道,人一生要經歷諸多溝坎。如遇事情不順心時,會迷惘,會痛苦……不知該如何面對。當捧起他的詩詞慢慢品賞時,你會發覺那顆被蒙塵的心,一點點變得清淨,他的詩詞如一泓甘泉滋潤著心田。
  • 現代社會裡,對於婚姻,很多女子有種種的煩惱,或是對另一方的失望,或是家庭的爭吵,甚至夫妻反目成仇,走上離婚的境地。面對這些痛苦,今天我們和大家分享一個故事,看看中國文化裡這位女子,如何使自己在婚姻中讓身心得到安頓。
  • 蔣中正認為,「『身者,心之器』。一個人的思想行為,皆以心為主,故必存養省察,慎獨存誠,使此心常湛然清明,公正無偏,不為物慾所蔽,不為感情所勝,不然,如其一有忿怒恐懼或好惡便辟之心存著,則此心就不得其正了,如此最後便難免流為貪戾迷妄,甚至放僻邪侈,一切的錯誤罪惡,都要由此而生了,所以正心是修身的根本工夫,亦就是『心正而後身修』的道理。」
  • 現代社會裡很多傳統都消失了,這也讓很多人在婚戀問題上陷入諸多痛苦當中,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探討一下,傳統的婚禮當中蘊含了哪些智慧,給人帶來身心的安頓。
  • 蔣公認為要想治理好一國(或一個省,或一個縣),就要先從家庭做起,「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先使一家的人,能夠明明德,再推而廣之,才可使社會上家家戶戶都能齊一平均,則社會進步,國家亦未有不達於治理的。」
  • 要如何做到明德親民以止於至善?蔣中正釋義曰:「大學所謂『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這就是講止於至善的程序和功效,乃是正心修身的法則,亦是格物致知為學治事的工夫最重要的一段。」
  • 蔣公認為修明「明德」,就是為了存天理,去人慾,保持純潔靈明的天性,不被後天的習氣,後天的物慾所遮蔽。
  • 結婚對每個人來說是人生中最大的一件事了,但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國傳統婚禮有哪些形式了,所以作為中國人,很多人穿著白紗結婚,或者在婚禮中有很多創新的形式。那麼中國傳統婚禮承載哪些文化呢,今天我們來和大家談一談。
  • 蔣公認為,在當今世界上立國,一定要注重武力,但是真正算得上雄厚、強大的武力,其先決條件「就是一定要有武德,有武力而沒有武德,便不能發揮他的正當力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