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在线体育投注

如何教導孩子錢是哪裡來的﹖

如果不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經濟 生活最終會陷入困境
font print 人氣: 2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天宇編譯)如果你問孩子錢是哪裡來的﹐你會得到各式各樣超乎想像﹑可氣又可愛的答案﹕錢是銀行印的﹔錢是樹上長的…… 令人啼笑皆非。

美聯社11月9日報導﹐很多專家都建議在孩子六﹑七歲時給適齡的零用錢﹐《孩子的價值與感覺效果》(Dollars & Sense for Kids)一書的作者﹑Kiplinger個人財務資深編輯珍妮特‧波德那(Janet Bodnar)認為﹐不論年齡多大﹐讓孩子對使用錢有一種責任感的效果“是神奇的。”

經過幾次類似情形的發生﹐住在達拉斯郊外的兒科醫生﹑三個孩子的父親文森特‧蘭乃尼(Vincent Iannelli)決定對他五歲的孩子進行消費教育。文森特說﹕“我們去食品雜貨店時﹐他看到什麼都喜歡。他要買糖﹐還要硬幣到機器裡去買小玩具﹐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最後我們決定每星期給他一點零用錢﹐當他要買東西時﹐就對他說﹐你得用你自己的錢買﹐非常快﹐他就學會了選擇他更想要的。”孩子甚至攢了幾個星期的錢去買一本他特別喜歡的書。

蘭乃尼醫生說﹐這種教育很重要。很多家長在這些方面不加考慮﹐孩子要什麼就買什麼。孩子知道要他們所要的﹐知道ATM卡﹐知道信用卡﹐知道花錢﹐但是﹐他們不知道預算。

波德那(Bodnar)也感到了自己孩子的巨大變化。她讓她的孩子負責買看電影時的零食﹐當他們知道那些小吃要自己掏腰包的時候﹐他們開始找那些吃完後可以免費添加的電影院。波德那說﹕“你要放手讓他們實踐﹐讓他們自己管理他們的錢﹐他們得看到錢花光了﹐他們得看到他們的錢包和他們的存錢罐空了﹐他們才會知道錢是有限的。”

存款賬戶和日常賬戶可以讓孩子學會存款﹑提款和一些常用的技能﹕如寫支票﹑平衡支票簿。除了給較大的孩子一個銀行賬戶卡﹐許多專家都認為信用卡是完全不同的。在孩子明白最基本的資金管理之前﹐信用卡只是一個小塑料片。對那些剛剛上大學的孩子﹐尤其要強調這種債務的危險性﹐因為他們會被那些信用卡公司淹沒。

非盈利教育組織﹑信貸咨詢服務公司總裁哈沃德‧德沃肯(Howard Dvorkin)說﹕“對很多人來說﹐這真是一個富有挑戰信的話題﹐你要教別人﹐你首先得自己搞明白。但是有些事情是每個美國人都可以教孩子的﹐因為孩子就像一個空白黑板﹐等著你在上面寫上信息。”對那些還在為自己債務而奮鬥的父母﹐這是一個尷尬的話題﹐但是這不妨礙你教育孩子如何避免這種債務困擾。

勞瑞‧麥奇(Lori Mackey)曾經是髮型師﹐她靠個人奮鬥擁有了自己的小型商業。她說﹕“有時候教育孩子會讓父母學到一些東西。”因為缺乏相關的書籍和教育產品﹐麥奇自創了一套教孩子管錢的方法。她有三個小的存錢罐﹐分別寫上“給予”﹑“投資”和“儲蓄”﹐她的第四個存錢罐是個大的存錢罐﹐叫“媽媽存錢罐”﹐她讓孩子在三個小錢罐中分別放10%的零用錢﹐再把零用錢的70%放在媽媽存錢罐以便使用。

在朋友的鼓勵下﹐麥奇把她的教育方法介紹給公眾﹐她的四個存錢罐的教育方式以及她為此寫一本供三到十歲孩子讀的書 -《媽媽的錢和三個小存錢罐》﹐最近使還她贏得了一項媒體的家庭教育獎。麥奇說﹕“存錢罐通過投資和儲蓄教給我們如何管理自己的錢﹐通過給予培養我們的善心。花費70%的收入使孩子學會﹕消費不要超過收入。”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麥奇的丈夫都改變了消費方式。他們都是高收入者﹐很容易攢錢買下他們想要的東西﹐但是他們的消費目標不一致﹐也很少為慈善機構捐錢。當她看到她九歲的兒子戴文(Devin)把他10%的零用錢捐給“許一個心願”基金﹐她的十一歲的她女兒波瑞安娜(Briana)捐錢給本地的動物收容所時﹐她改變了。

麥奇認為﹕“無論你在學校裡的多少A﹐如果不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經濟﹐你的生活最終會陷入困境。如果孩子掌握了正確的用錢方式﹐他們可以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生活﹐他們可以選擇他們喜歡的工作﹐根據自己的愛好生活﹐因為錢不會成為他們選擇的壓力。如果他們遵照這些原則﹐他們的生活就只是在創造財富。”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社交媒體Instagram上有一段可愛幼兒摺疊衣服的視頻,不僅收穫數千萬網友點閱,還引爆一場意想不到的網絡激辯。
  • 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驚訝地發覺幾乎每個在機場跟飛機上的孩子眼光都固定在iPad的屏幕上了。雖然我理解帶著小孩旅行並在中途長時間的停留期間讓他們保持盡興的困難,但我不禁想,我們通過讓他們過度使用屏幕時間,以此可能為孩子們製造了哪些影響深遠的問題。
  • 在當今數位時代,無所不在的科技產品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和舒適,但也造成了負面影響,例如對這些產品過度依賴甚至上癮、隱私權被侵犯、記憶力衰退等。現在連育兒專家都大聲疾呼,不要讓小孩過度沉溺於科技產品,不要讓這些產品替你養育小孩。
  • 人們有時候難免會因為某些事情生氣,這是一種很複雜的情緒,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破壞人際關係,甚至引發衝突。而為人父母者對於孩子的生氣,往往會感覺很棘手。現在,有專家分享了有效的解決之道。只要在孩子生氣時說一句短語,他們馬上會鎮定下來,無論他們年齡多大都是如此。
  • 眾所皆知,聽古典音樂有益身心健康,坊間也有出售一些專門供孕婦播放給胎兒聽的胎教音樂。最近墨西哥的一項研究發現,讓胎兒聽古典音樂可以讓他們的心率變得很平穩,可能有助於他們的發育。
  • 孩子總是愛拖延?家長可用4C原則陪伴孩子去累積正向經驗。
  • 在廢棄的童子軍營地撫養在家上學的孩子意味著永遠沒有乾淨的雙手——因為他們要建造小木屋、樹樁日晷,以及在小溪邊釣魚。
  • 英文諺語說:「笑是最好的良藥。」但笑還有其他的好處。最近就有研究表明,它也可能是一種很好的育兒工具,有助於增進親子關係。因此,有時候父母跟子女開個無傷大雅的玩笑,也是不錯的。
  • 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治療那些成長在缺乏關愛的家庭環境的兒童時,有可能會遇到龐大的障礙......
  • 對父母或教育者來說,最嚴重的兒童教育錯誤,就是對走上錯誤道路的兒童預言悲慘的結局。這類愚蠢的預言會助長兒童的怯懦,讓情況無限惡化。我們應該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鼓勵兒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