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遠東校園建築特別獎公布 實踐大學「東閔紀念大樓」獲首獎

自由時報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font print 人氣: 8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29日訊】評價校園建築的角度應該與一般建築有差別,這也是遠東建築獎要分出「校園建築特別獎」與「傑出建築設計獎」兩大類的主因。遠東校園建築特別獎昨天公布得獎名單,評審劉育東說,關於校園空間該具備的特質,這次的得獎者都做到了,同時也具備了建築作品該有的示範作用。

這次入圍遠東校園建築特別獎的作品有七件,分別是南藝大「古物維護研究所新建工程」、「北市葳格小學」、「東海人文大樓」、霧峰農工「教學實習綜合大樓及農機科實習工廠」、「南投育英國小重建一、二期工程」、「花蓮西寶國小」及實踐大學設計教學大樓之「東閔紀念大樓」。

包括漢寶德、城仲模、范巽綠、王明蘅、吳清友、陳邁、曾成德及劉育東等評審,經過三次投票,東閔紀念大樓以壓倒性的高票獲得首獎;東海人文大樓獲得第二名佳作,但因育英國小與東海人文大樓只有一票之差,所以,評審們決定給予榮譽特別獎。

首獎作品由姚仁喜的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東閔紀念大樓,位於實踐大學南端,功能上作為設計學院及一般教室使用。由於區位特殊,大樓設計成實踐大學的南門,變成連繫校內、校外的大門(Gateway ),體現實踐大學與都市合一的脈動。

東海大學建築系教授曾成德認為,這種「校園建築與社區空間結合、釋放出空間給社區使用」的表現,使該作品得首獎當之無愧。曾成德表示,其實這次入圍的作品,普遍都注意到與社區結合的特質,只是首獎「開一扇門」表現最好。同時,曾成德也指出,這次比案作品也都具備了「素、還真」的優點,表現了構法與材料的真實性。

交大建築系教授劉育東則指出,在設計師與營造商之間完美的溝通與互動部分,東閔紀念大樓做了最佳示範。

劉育東表示,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也曾經讚賞該建築的施工品質很好,且令人訝異的是,以同樣清水混凝土建材與安藤的作品比較,東閔紀念大樓的費用只有安藤作品的三分之一。

至於第二名晴天工程與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東海人文大樓,劉育東以「很另類」的好評指出,「不要以為每個人去東海都可以蓋成那樣」,劉育東認為,台灣有太多「強勢型」的建築師喜歡「挑戰」有名的建築,東海就有很多有名的建築,但「黃明威卻以謙虛的心態去做『陪襯』的角色,很難得。」

這次得獎作品將於明年中頒獎,為了向大眾推廣建築美學,主辦單位遠東集團徐元智先生紀念基金會,擬參考倫敦「開放日(Open Days )」的做法,在頒獎前與台北市合作推出「遠東建築日」,選擇市區內十處平日不開放的特色建築,於「遠東建築日」開放,並由設計者或建築師親自導覽,當然,也包括這次得獎作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位於紐約曼哈頓心臟地帶的弗里克收藏館(The Frick Collection),自1935年開館以來,坐擁1800件館藏,一直是美術與歷史愛好者心中的聖地。歷經5年、斥資3.3億美元整修與重新規劃的博物館終於修繕完畢,4月17日正式對外開放。不僅一樓標誌性展廳煥然一新,更首次開放原為私人住所的二樓,並推出一系列嶄新的展覽、裝置藝術與公共活動,並開放一座可容納218人的全新音樂廳。
  • 2019年4月15日,當世人目睹大火肆虐巴黎聖母院(the Notre-Dame de Paris)之際,不禁懷疑這座廣受大眾敬愛的大教堂能否恢復原貌。如今,歷經五年修復,這座神聖的法國哥特式教堂傑作,再次成為巴黎天際線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 藝術史家們對用「矯飾主義」(Mannerism)這個詞做為繪畫風格的名稱有過許多爭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年)爆發前,德國藝術史家沃爾夫林(Heinrich Wolfflin)首先使用這名詞來形容十六世紀時在意大利那些無法被歸類的藝術作品。
  • 安妮女王除了開創英國18世紀的黃金時代外,她的統治還標誌著繪畫、戲劇、詩歌和音樂等高品質藝術的興起。安妮女王延續伊麗莎白女王一世(Queen Elizabeth I)曾使用的座右銘:「永遠不變」(semper eadem或always the same),體現她的使命就是恢復受法國和西班牙影響之前的英國的價值觀與傳統。
  • 古代的風景畫或人物畫中有建築物的構圖,依賴界尺將建築物的飛簷、樓閣、楹椽等畫得唯肖唯妙,這種有直線的畫,稱為「界畫」。
  • 透過提升日常物件的美,西班牙「博德貢」(Bodegón)畫作將這種儀式化的舒適氛圍融入其中。
  • 1806 年,約翰‧卡羅爾(John Carroll)成為美國第一位天主教主教。他的家族在美國建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卡羅爾還親眼目睹了新國家第一座大教堂的開工。這座教堂是美國早期傑出建築師本傑明‧亨利‧拉特羅布(Benjamin Henry Latrobe)偉大的傑作之一,如今稱為巴爾的摩大教堂(Baltimore Basilica)。
  • 清澈的如臨仙境、如沐清風般的寧靜與靜謐的音樂,要求有印第安人的笛聲,悠揚的、具備强大穿透力
  • 杜倫大教堂(或譯達勒姆座堂,Durham Cathedral)位在英格蘭東北方,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這座大教堂是著名的諾曼式建築(Norman architecture),由法國諾曼人在11、12世紀時建造的英格蘭羅馬式風格(English Romanesque style)。
  • 德國聖多瑪斯教堂前的巴哈雕像。(Shutterstock)
    「復格」的源起可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2),在巴哈時代達到了最高峰,之後雖然逐漸沒落,但是這種艱難的音樂形式卻常被後來的作曲家視為一種能力的挑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