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史實

大禹治水

如意
font print 人氣: 80
【字號】    
   標籤: tags:

《史記》載:「當帝堯時,鴻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其憂。」後來黃河泛濫,洪水滔天,四嶽推舉鯀治水。鯀為人剛毅有膽量,但不知水性,他採用壅塞的辦法,哪裡出水堵哪裡,致使洪水四溢橫流,這樣過了九年水害不但絲毫沒減,災難反而更加深重,舜就在羽山將鯀處死了。聽族人說鯀的兒子寬仁有德善於治水,舜回朝向帝堯推薦他,帝賜名為「禹」,讓他繼父之職。

塗山氏有一名女子叫僑,賢淑而有才德,舜將她迎娶為禹的正室。新婚第四天禹就接到了任命,於是告別妻子,與佐臣益、稷一起踏上了治水的杳杳路途。後來僑生下兒子啟,啟自幼不謀父面,在家呱呱而泣,但禹因為父親治水無功而受誅感到傷心,又為天下人民廣遭水害而憂患,所以三過家門而不入。

禹薄衣粗食隨處而居,與災民同甘共苦。他覺得水流歸海乃其本性,所以他下令將壅塞之土全部挖去,逢山開石打通水道,築堤導流以瀉其勢,四溢暴漲的洪水慢慢退下,順堤岸東流。受災之處水多地濕,人民缺衣少食,禹就叫益教人民種植耐澇的水稻,讓稷將難得的食物分給人民,還教人民鑿井取水而飲。洪水退去後露出肥沃的土地,人民辛勤耕種,漸漸地又迎來了五穀豐熟,禹根據各地物產與便利的條件定下貢賦之物,人民都仰禹活命之恩。

帝堯增五弦瑤琴為七弦,以合君臣之德。當帝堯彈起瑤琴時,群臣歡愉,獨缺禹。聽探望之人回來說禹因為長年累月泡在水中,小腿上的毛和腳趾甲蓋都脫落了,帝堯無限感慨,就命契帶去一張瑤琴和一把寶劍賜給他。大禹治水的精神不光感動了萬國君民,也感動了天神:南極應龍以尾劃地導三江之水出祁山;西王母的女兒召來六丁神人,化作九頭黃牛,崩崖裂嶺,開長江三峽七百餘里,至今黃牛峽壁上猶有遺影不滅;古神水精子送來定海神針,能隨意無限長短,以助測量山川湖海之深淺(禹功成後將此物投入東海尾閭穴,後被孫悟空所起用,即是「如意金箍棒」也,《山海經》及《神仙傳》中皆有記載)。世人呼為「神禹」。

論功封賞 設立九官

歷經十餘載,天下水患終於全部平息,九州之民皆得平土而居。大禹率眾歸來,抵河津龍門登陸,舜親自出郊遠迎。帝堯賜大禹玄圭,布告其功勞於天下、舜對眾人論功封賞:封禹於河南,國號為夏,賜姓姒氏;封稷於邰,賜姓姬氏;封契於太華之陽,國號商,賜姓子氏;命皋陶為士師,賜姓偃氏;封益為伯爵,賜姓嬴氏;命垂為共工,命伯穹為秩宗,夔為典樂,龍為納言之官,共立九官。

(香港大紀元)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立人倫 定嫁娶 中原史實
  • 古代帝王稱為天子,指出帝王是承天命來治理天下的。「天命」之說是人間掌握了權力之人用來樹立自己地位的「說詞」嗎?還是真有天命並以「吉兆」加持示現呢?
  • 東漢光武帝劉秀九歲喪父,由叔父劉良撫養長大。他身長七尺三寸,儀表堂堂,美眉鬚,鼻梁高挺鼻準隆起,配上大大的嘴巴和天庭隱隱隆起的日角,顯示帝王之相,他性情簡樸勤勉,喜愛耕稼農事,對家人重情重義,從來沒有想過在政治上出人頭地。這樣一個勤樸寬厚溫和的美男子,又是怎樣當上中興之主的呢?
  • 李世民班師回朝,唐高祖為兒子舉行慶功宴。喝到酒酣之處,本是喜慶的場面,高祖的臉上又突兀地泛起了一抹愁雲。
  • 齊王逃回長安後,唐高祖李淵第一時間得知了劉武周進犯的實力,誤以為唐軍不敵武周大軍,於是下令永安王李孝基,和陝州總管于筠、內史侍郎唐儉等人,聯合助剿呂崇茂,同時發出一道敕令,命關中守將,嚴行堵御,所有河東一帶,暫行棄置。
  • 隋朝末年,劉武周割據一方,自稱皇帝,定國號大漢,是大唐的一大勁敵。劉武周為與大唐爭雄,屢次進攻幷州。齊王李元吉作戰的能力,遠遠比不上他的哥哥李世民。唐高祖李淵便給齊王添了一個行軍總管裴寂,原本希望老成練達的裴寂,能幫著出謀劃策,決勝千里。不料,裴寂出征竟也一敗塗地,反而使唐軍失去了晉州以北的全部城鎮。
  • 說唐高祖即已定都長安,但天下還未一統,群雄割據地方。李淵稱帝,傳檄天下。長安就成了豪雄率先攻打的目標。隴西薛舉想趁著李淵帝位還沒坐穩,就趁機出兵,攻打長安。薛舉雄踞隴西,擁兵十幾萬,聲勢頗為強盛,是李唐的一大勁敵。
  • 李世民與平陽公主率領的大軍集結,兩下會師,共計二十多萬兵將。李世民治軍嚴明,大軍雖眾,但行軍時隊伍並不凌亂,整齊畫一,軍容氣象自帶威儀。凡經煬帝行宮園苑,悉數罷免守官,並釋放宮女回家。
  • 突厥始畢可汗派康稍利率領了五百人,以及二千匹戰馬,和劉文靜一起來到李淵麾下。李淵慰勞有加,稱讚劉文靜可謂是不辱使命。
  • 《三字經》裡說:「夏傳子,家天下。」從大禹把王位傳給兒子開始,中國一直延續著父傳子的王位世襲制度。但是有一個朝代,皇帝竟然把帝位傳給親弟弟,這是什麼原因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