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11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楊嘉慧台北24日電)為振興國片並喚起民眾關懷國片的熱情,台灣新聞局明天將發表一支短片,新聞局長林佳龍化身「龍兄」,為博得代表國片的美女「安娜」一笑而使出渾身解數。林佳龍也將端出拯救國片的十大政策,希望台灣的電影產業走出陰霾。
為了這支短片,六個鏡頭林佳龍足足拍了六個小時,凸槌不斷。林佳龍對午夜三點才收工的工作人員說,「我知道演得很爛,不過為了國片,我獻出了螢光幕的第一次」。
林佳龍指出,新聞局將陸續推動一系列電影改革措施,包括三個核心思維,一、國片必須產業化:從單打獨鬥進化到專業分工,國片才能獲得自給自足的生命力,並涵養分眾多元的電影形式及廣大的從業人員。二、重視市場:市場的力量能使國片更接近觀眾,實現「把國片的觀眾找回來」。三、兼顧「商業規模」與「藝術文化價值」:亦即在足夠的觀眾基礎上,才能提升國片的品質。
新聞局提出振興臺灣電影的三個策略、十大政策包括,一、啟動積極輔導機制:實施十四年的電影輔導金及其他補助措施,不應取代產業成為台灣最大的製片公司,而應確立為「電影人才鏈」的培育機制。
具體政策包括,1.擴大「影片」定義:納入DV等新形式,以符合科技發展。2.改進電影輔導機制:建構「階梯式」人才養成機制,將『提高國片票房』當作必要目標,帶動國片的「產業量能」、提升製作品質,同時兼顧藝術與文化價值。3.推動影像教育,培養國片觀影人口:將影像美學築架於教育體制中。4.促進電影產業國際化。
二、營造健全產業環境:政府與產業應該分工且分進合擊。產業的責任是積極發展商業機制與經濟規模,政府的責任是建構健全、公平的產業環境,如提供賦稅優惠、整合產業平台、協助行銷等,以促進產業發展。
具體政策包括,5.建立賦稅公平制度:已協調財政部及相關業者,將取消外片進口相關賦稅減免規定,以提供國片公平的競爭環境。6.建立電影金融輔助制度。7. 拓展國片行銷通路:形成「國片院線」、保障國片通路、推動電影育成中心及行銷中心、促成「電影育成中心」、促成「電影行銷中心」。
三、整合影音產業:國際上影視產業互惠共榮早成趨勢,而台灣推動「影視不分家」,整合相關產業,形成資源分享的影音產業鏈時機已成熟。
具體政策包括,9.推動影視匯流合一。10.建置國家影音產業資訊平台:整合台灣影音資訊,提供影音產業之資金與人才流通的管道,建立產業後盾,促進影音產業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