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文周:拿筷子的手

雨文周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2日訊】仍然記得小時候,一家人圍著飯桌吃飯,媽媽看我拿筷子的手,就老是皺眉:女孩子家的,這樣拿筷子不好呢!以後會顛沛得離家好遠的,快改了吧!一邊說著,一邊糾正著我握筷子的手,從筷子的盡頭移到中央,這樣就好了!記得了?

但是,每次吃飯,我還是不由自主地將筷子握在末端,我對媽媽說我是習慣了,那樣子拿著舒服,怕是改不了了,還抱怨媽媽迷信,媽媽聽後止不住搖著頭歎息!

一晃20多年過去了,時間快得就像我們手中拿捏的筷子,新的來,舊的去,成雙地來,孤單地棄,最終所剩無及。曾經流蘇般的長發隱約有蒼白的痕跡,凝脂般的笑影也已佈滿滄桑的陰影,豆蔻年華時的楊柳細腰已經被美式快餐折騰得鰲肉頓生,而隨之而來倦怠了的心,如同浮萍終究漂泊不定。

甚麼都變了,變得不知不覺,變得無從提及,但是唯有那雙拿筷子的手卻依然還是老樣子,優雅地張合著,像極了閒遊在池塘邊悠哉游哉覓食的鷺鷥的尖嘴。

忽然記起曾經在那本雜誌上看到這樣的文字,說是東方人的進食習慣大多是從飛禽中演化而來,西方人卻是借鑒陸地走獸,所以東方人喜用貌似鳥嘴的筷子,而西方人的刀叉像極猛獸的爪子,看後不禁啞然,還真有幾分神似呢!

前幾天相約在紐約的幾位女友到上海餐館吃飯,席間悄然打量,竟然4個人中有3位和我的習慣相似,拿捏筷子的手懶散地把玩在筷子的末端,於是就引來了這樣有趣的話題,5個女人唧唧喳喳麻雀一堆爭辯了好久,僅有一位更是舉理以爭,反問她為甚麼不是?

我歎道:你當然不是,你的全家老小現在都在這裡了,這裡全然就是你的新家了,你只不過遠距離搬了一趟家而已,怎麼會和我們一樣呢?你有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感懷嗎?你有夜半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悲鳴嗎?你有想親人想到心絞痛的神傷嗎?你當然沒有,因為你的親人都在你的身邊,天天相見,何來相思呢?

她聽後終於禁聲。

五雙眼睛遊移在自己的筷子前,思忖著,歎息著,彼此都沒有一句話,似乎這樣子看下去,就可以看到自己的未來,看到自己的一生──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當我們踩著西天最後一道餘暉走進曼哈頓的時候,市中心鱗次枇比的摩天高樓已經被隱隱現現的霓虹點亮,遠遠望去,宛若銀河在沉幕的宇宙間奕奕生光,令人怦然心動!
  • 秋末最後一個假日--萬聖節,不緊不慢輕踩著裹擁濃郁涼意的濕冷空氣慢慢來臨了。
  • 題記:起初他只是愛上她的香,漸漸地愛上了她的人,到後來他只想著要得到她的心了--
  • 清明,把死去的和活著的人連在一起,陰鬱而沉重,它讓人的感情變得脆弱。對故者的緬懷,對生命的思索,在生與死的對話中禪透生之意義。心靈由陰鬱而透明,進而變得輕鬆、愉悅。
  • 東方文化陀山鸚鵡的名言,應沿襲原話為好:嘗僑居是山,不忍見耳!鸚鵡的境界亦於此,陀山曾經擁有,今生彌足珍惜!故鄉常州為筆者曾居地,我將其揣入懷中,時時因故人的遭遇和幸福唏噓雀躍。
  • 時下正當春天,雖然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花兒尚未綻放,樹木也是萌芽狀態,但鳥兒婉轉的鳴叫,已唱出春天的喜悅。融入春天,自然,心中也有了春天的風景。
  • 余先生的一句話讓筆者心有震悸,事關余先生老家安徽曾派一代表團赴普林斯頓,想說服先生回國看看,因他公開表示八九事件不平反就不回國。故鄉來人勸道,回一趟便能解除鄉愁。先生急了,懟出一句——我沒有鄉愁!
  • 漫步林間小道,穿過亭廊幽徑,聽著叮咚的山泉水,迎向輕柔撫面的風兒;但見鳥鳴山翠,花木蓬勃,白雲繞山崗,飛絮舞流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