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能源
【大紀元11月1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郭怡君╱台北報導〕在國科會和經濟部能源科技計畫補助下,台大海洋研究所、中央地質調查所及中國石油公司發現,台灣高雄外海至東沙島附近的西南部海域,可能蘊含豐富的「天然氣水合物」,分佈面積廣達兩萬平方公里,藏量可能高達上千億立方公尺,很有潛力作為台灣二十年後因應石油危機的新能源。
天然氣水合物可說是固態天然氣,外觀為冰晶狀,是在低溫高壓的環境下由水分子包住氣體所形成,因九十五%天然氣水合物的氣體成分都是甲烷氣,也可直稱為「甲烷水合物」。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所報告,全球天然氣水合物解離後所釋出的天然氣能量,是目前全球已知的煤、石油、天然氣等燃料總能量的兩倍,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國都大舉投入研究,希望可作為替代石油的新能源,不過因天然氣水合物大多蘊藏在海底岩層,開採技術極度困難,預估要二十年後才會有足以進行商業開採的突破。
兼任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的台大海研所教授劉家瑄表示,天然氣水合物早於一九七○年代即在極區的永凍層被發現,隨後深海鑽探計畫也在大陸邊緣帶鑽得,台灣則是在2002年由國科會補助計畫的震測調查,首度確認西南部海域岩層存有天然氣水合物的信號,近兩年則發現該海域的多處海床上方存有高濃度的甲烷氣體,是一般海水的數千倍。
劉家瑄強調,雖然海中的天然氣水合物因開採技術極度困難,十年至二十年內都可能無法開採,不過一旦未來開採技術成熟,就很有潛力成為台灣寶貴的替代能源。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