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醫聖」──張仲景

楚天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張仲景(公元150-219年),名機,字仲景,南陽郡涅陽(今河南省鄧縣穰東鎮)人,東漢名醫,中國偉大的醫學家。
  
張仲景天賦聰穎,勤奮好學,少年時學醫於同郡張伯祖,盡得其傳。明代《李濂醫史》稱:「仲景之術精於伯祖,起病之驗,雖鬼神莫能知之,真一世之神醫也 。」 張仲景青年時期曾經被推舉做孝廉,相傳晚年一度當過湖南長沙太守。但是他的一生主要是在從事醫學研究中度過的,並且對中醫診斷治療學做出了卓越貢獻。
  
張仲景自幼目睹疫病流行、屍橫遍野的慘狀,立志解救百姓於疾病痛苦。他「勤求古訓,博采眾方」,刻苦鑽研醫學,以求 「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據說,他在長沙任太守期間,十分體恤百姓疾苦。眼見患病的人日益增多,他便在繁忙的公事中抽出時間,每月的初一和十五都坐在大堂上給百姓治病,分文不取,這就是「坐堂」一詞的由來。
  
張仲景曾經仔細研讀過《素問》、《靈樞》、《難經》、《陰陽大論》、《胎臚藥錄》等古代醫書,其中《素問》對他的影響最大。他還對前人留下來的「辯證論治」的治病原則,認真地加以研究,從而提出了「六經論傷寒」的新見解。另外,張仲景還廣泛蒐集古今治病的有效方藥,甚至民間驗方也盡力蒐集。他對民間喜用針刺、灸烙、溫熨、藥摩、坐藥、洗浴、潤導、浸足、灌耳、吹耳、舌下含藥等多種具體治法都一一加以研究,廣積資料。
  
張仲景曾行醫遊歷各地,親眼目睹了各種疫病流行對百姓造成的嚴重後果,也藉此將自己多年對傷寒症的研究付諸實踐,進一步豐富了自己的經驗,充實和提高了理性認識。在系統地總結了漢代以前的醫學精華的基礎上,嘔心瀝血幾十個寒暑,根據自己豐富的醫療實踐經驗,著《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包括「傷寒」和「雜病」兩部份。唐宋以後,《傷寒雜病論》被分編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部書,並與《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並稱為「中醫四大經典」。張仲景也被歷代醫家尊為「醫中之聖,方中之祖」,奉「傷寒」、「金匱」為「醫經」,有「醫門之仲景,儒門之孔子也」之說法。
  
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是人類醫藥史上第一部經驗總結性的臨床醫學典籍,融「理、法、方、藥」為一體,創中醫臨床醫學之體。書中有許多可貴的醫療經驗,例如對肺癰、黃疸、痢疾等病的辯證和治療,在今天仍然有很高的實用價值。人工呼吸法也最早見於這部著作。張仲景第一次系統完整地闡述了流行病和各種內科雜症的病因、病理以及治療原則和治療方法,並為後世臨床各科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張仲景一生著述十分豐富。除《傷寒雜病論》外,據史書記載,他還著有《黃素藥方》二十五卷、《辯傷寒》十卷、《療傷寒身驗方》一卷、《評病要方》一卷、《療婦人方》二卷、《五臟論》一卷、《口齒論》一卷等。可惜這些書都已亡佚了。
  
自隋唐以後,張仲景的著作和學說遠播海外,在世界醫學界享有盛譽。自晉朝至今,中外學者整理、註釋、研究、發揮《傷寒論》、《金匱要略》而成書的已超過一千七百餘家,留下了近千種專著、專論,這在世界史上亦屬罕見。@(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擔任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私人助理達十年之久的葛蘭潔,提起南非民眾口中的「曼老爹」時以開玩笑的口吻說,曼德拉有時候會表現出有點嚇人的脾氣,但是他就像一般尋常人有著優缺點,曼德拉既不是神也不是聖人。回想自己從一個對政治完全沒有經驗、對身材高大的曼德拉所知無幾的普通南非白人,十年與曼德拉相處的時間,讓她從曼德拉身上學到很多事情,包括為人處世的態度等,對於自己的轉變,葛蘭潔說,「改變一個人的態度和行為,足以改變世界」。
  •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命題,當年把大陸中國人的思想從兩個“凡是”的枷鎖中解放出來,意義非常重大。歷史上,以土地國家所有制爲基礎的中國,相應的國家形態是中央集權的專制制度,相應的意識形態是聖人(皇帝)崇拜。幾千年來,中國社會一直在中央集權專制制度的陰影裏踏步不前,縱然多個王朝,多次毀滅,從破壞的廢墟上和兵燹的灰燼中冒出來的,仍然是專制國家。專制制度源遠流長,死而不僵,主要就是因爲國人的價值觀和是非標準都以昔聖今聖(皇帝)的教誨爲依據,都以爲昔聖今聖(皇帝)效勞爲理想。舊時代流行的是舊的昔聖今聖(皇帝),新時代流行的是新的昔聖今聖(主席)。昔聖今聖(皇帝,主席)的話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由來已久,害人害國最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舉破了這個殺人不見血的古老巫術。
  • 中國古代史學家司馬光曾對人才有過這樣的見解:有德有才是聖人,有德無才是賢人,無德無才是愚人,無德有才是小人。我想通過每天教孩子們一點做好人的道理,讓他們成長為品質高尚的人,我相信兒子一定會成長為聖賢之才的。
  • 孩子的大腦是一張白紙,畫上什麼就是什麼,而早期留下的印象對他們的一生都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對真善忍真理的不斷實踐,我懂得了人的品質是第一重要的,只有德才兼備的人才能真正造福於人類。中國古代史學家司馬光曾對人才有過這樣的見解:有德有才是聖人,有德無才是賢人,無德無才是愚人,無德有才是小人。 我想通過每天教孩子們一點做好人的道理,讓他們成長為品質高尚的人,我相信兒子一定會成長為聖賢之才的。
  • 在西方歷史上第一個聖人的肉身被奇跡般保存的是聖人塞西莉亞 (St. Cecilia) ,也就是後來被西方人尊崇的音樂的保護神。
  •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今天自羅馬南邊的岡道爾夫堡夏宮返回梵蒂岡城,結束今年在夏宮的生活,並且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會晤來自世界各地的兩萬多名朝聖人士。
  • 菲律賓北部小城聖拉法艾,29日有一座天主教堂,特地請到結婚超過50年的夫婦,為他們舉辦金婚慶祝儀式,以闡揚婚姻的價值,數十對銀髮族老夫婦,在教堂內接受獻花,同時還獲贈一尊聖人小雕像,現場充滿溫馨和諧的氣氛。由於菲國國會目前正在討論是否將離婚合法化,引發天主教教會的強烈反彈,菲律賓總統阿諾育也不贊成通過離婚法案,聲稱此舉不道德而且違憲,將對菲律賓家庭將造成傷害,目前全世界只有馬爾他和菲律賓,沒有訂定離婚法案。
  •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 日內瓦消息,聯合國一個負責人權監察的部門星期一指出,中國在對待被拘禁人士方面不符合國際慣例。
  • 在現代社會,有些人會認為算命先生能算準別人,卻算不準自己。其實在中國古代,能算準自己命運,甚至離世之期的高人、術士比比皆是。因天機不可洩,有時是不便說與外人聽的。
  • 在現代社會,已有醫學研究者表示,「人體的每一系統、每一器官都是造物主的傑作。」西方宗教人士也認為,人的身體「不只是化合物組成」,「而是上帝別出心裁的創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