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開學一個月餘,仍然有孩子在校門口哭哭啼啼,拚命地抱著媽媽的腿,媽媽好說歹說,孩子就是不願進校門,但見一臉無奈的媽媽,尷尬地面對一雙雙過往來去的注目禮。
有人以為只有小學一年級的新生才會有這種情形,其實不然,根據台灣的學校制度每逢三、五年級就要重新編班,換老師、換同學、換教室,孩子對新環境的恐懼,更加重了他的分離焦慮,從而害怕上學甚至懼學症。
在小學服務了十幾年,處理這種情況也就自然有一套模式。通常是鼓勵媽媽勇敢離開,讓孩子明白媽媽要他留在學校的決心。然後,有的孩子會把依附的對象轉向學校裡的老師,這是比較好處理的情況;也有的孩子會撒潑,我就曾遇過那種激烈到媽媽一離開就一頭往牆上撞去的,為了避免孩子受傷就要從後面使勁把他抱住,幸好學校裡還有幾位孔武有力的男同事可以協助;有的孩子會哭喊媽媽回來,聲嘶力竭、悲慘悽涼,彷彿就要生離死別般,如果媽媽不忍心調頭回來,保證要花更多的力氣才能安撫孩子,雖然媽媽垂頭喪氣、紅著眼眶好似認為自己離開太殘忍,殊不知忍一時之痛方能為孩子上一堂「分離」的必修課。
等待孩子高亢的情緒降下來,此時通常可以理性的談話,再來理解他的恐懼以尋求解決之道,也最好讓孩子給媽媽打個電話,孩子需要媽媽愛的保證,媽媽知道孩子穩定了也就能安心。
可是,也有的孩子特別難搞定。有個小男生,一年級就大塊頭,可是心靈的成熟和身體的大小根本不成比例,黏媽媽黏得像橡皮糖,而且一哭就吐得滿地都是,最後只好讓媽媽重溫兒時光陰,從陪坐在教室內慢慢撤離到教室外,從陪一天到只陪一節,最後終於能讓孩子留在學校安心學習。另一個小女生,從別校轉來,她的媽媽夠魄力,摩托車把她載到校門口調頭就騎走,省得十八相送、涕泗縱橫,可是這小女生可不是省油的燈,毫不猶豫拔腿就追,當時身穿窄裙腳蹬高跟鞋的我也只有急起直追,形成在大街上孩子追媽媽、老師追學生的有趣畫面。時光荏苒,當年的小女生已亭亭玉立,每次在校園巧遇,總聽見她潛藏著羞澀的問候聲。
沒料到的是,這樣的情景也在我身上發生。小女兒今年是幼稚園的新鮮人,還沒開學前為了要上學興奮得睡不著覺,沒想到,開學後每天晚上哭哭啼啼,嘴裡央求著:媽媽,我不要上學。早上要進教室更是悽慘,簡直是我硬把她抱進教室放在椅子上,不管她的淚眼、不管她的呼喊。全家人都搞不清楚一直期待要上學的她是怎麼回事?直到有一天晚上,我看到她的辦家家酒遊戲才恍然大悟。
在她的遊戲中,把彩色筆一枝枝立起來,每一枝彩色筆前有一小塊切開的擦布,是一個班的孩子正在用餐的情景,我的女兒是這個班的老師,她正要把一枝彩色筆(一個孩子)推到另一個地方去,嘴裡說:你不乖,吃飯慢吞吞,到門口吃給大家看。我就問她:這個小朋友怎麼在這裡吃飯啊?她回答:她吃太慢,要到門口乖乖把飯吃完。我又問:那這個小朋友覺得……?女兒說:她很害怕,她不想在門口吃飯。我想到女兒平常吃飯就是慢條斯理的,難怪老師告訴我她每次要吃飯、吃點心就開始掉眼淚,也許,她是因為這個原因而害怕上學呢!於是,我告訴她:吃太慢沒關係,可以吃少一點,點心吃不完可以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吃,我們明天跟老師講,好不好?女兒點點頭,很鄭重的對我說:明天一定要跟老師講喔!現在女兒終於可以開開心心去上學,我也鬆了一口氣。
在成長的路上,孩子真是不停的在過關,如果跨不過障礙就可能造成學習的絆腳石,這是為人師長父母所不樂見的,所以,讓我們願意多去關注孩子,降低角度和他們一起看問題,而不是大人孩子在同一個坑洞一起跌跤。我把這個經常發生在學校,同時也困擾許多為人父母的問題拋出來,也提出做為老師與父母角色的處理之道,與大家分享。
轉載自:《大紀元e報》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