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地震
【大紀元10月2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許敏溶╱台北報導〕中央氣象局副局長辛在勤昨日指出,23日晚間十時台北發生規模四.一地震,主要是由台北盆地下的破碎帶所引起,並非台北斷層,而破碎帶特徵就是累積能量小,就算未來再次發生地震,規模也不可能太大,民眾不必庸人自擾。
中央氣象局地震中心主任郭鎧紋也澄清說,23日這起地震並不是三百年來台北盆地首次發生的淺層地震,類似這起震度三級的地震,台北盆地經常發生,而且這起地震也不會誘發台北盆地附近其他斷層活動,民眾不必恐慌。
由於國內有媒體甚至指出這起地震是台北盆地三百一十年來,首次發生在淺層地表的最大地震,但中央氣象局地震中心研究員陳伯飛則否認說過類似的話。
辛在勤表示,前晚這起地震發生於地層不連續的破碎帶,而破碎帶地層活動主要是伸張形態力量主導,這樣的地震規模不會太大,而過去國內較大地震,都是來自於板塊互相擠壓。
他說,台北地區要注意的應該是震度問題,就算震央不在台北,當其他地區發生較大地震,傳導到北部時有較大震度,例如當年九二一地震時,因誘發地震的車籠埔斷層長度超過八十公里,連在台北的震度也高達四級,造成大樓倒塌及人員傷亡。
郭鎧紋也指出,每年台灣平均發生二百六十四個規模四到五的有感地震,台北盆地在八十一、八十六年,分別發生規模三.七六、三.七的有感地震,而台北每個月有十二次地震活動,和第一名的花蓮,一個月平均有五百零九次地震,台北次數算少,也不稀奇,民眾不必有過多聯想。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