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彩票开奖时间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關掉電視 日子更好過

陳怡文、陳柏年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陳彥玲老師家中十幾年來都不看電視,她是怎麼做到的?她有沒有資訊焦慮?她的小孩和同學相處會不會有落差?彥玲老師日前接受教育廣播電台的專訪,暢談她如何遠離最令父母頭痛的媒體污染,使孩子免於電視效應,營造純淨的生活環境。且聽她一一細說從頭……

自我負責的生命態度

教育學養、資歷豐富的陳彥玲老師,常被人冠以「專家」的頭銜。然而她卻為專家下了一個嶄新的定義: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美好的家,「專家」就是「專」門帶領人們回到自己心靈的「家」;讓孩子清楚生命是珍貴的、自然而然的展現生命的美好。因此她的許多建議是從「返本歸真」的角度出發,感覺格外中肯、珍貴。

彥玲老師家中近十年沒有電視,出門也沒有手機。她說:「我在美國是研究『兒童發展與特殊教育』,出國前在台大醫學院論文寫的則是『孩子的閱讀成就與家庭因素之間的關係』,所接觸的文獻或研究結果,都顯示媒體對孩子的影響是負面大於正面。」由於無法二十四小時陪在孩子身邊,一一揀擇與把關資訊來源,彥玲老師在衡量購買手機、電視給孩子的後果與責任之後,愉悅地摒棄這個需求。她說:「我覺得這是我自我負責的一個態度。」

電磁波的不良影響

日本江本勝博士所作的水結晶實驗發現,將放在電視旁邊的水拿來作高速攝影處理後,發現這水分子是無法結晶的!人的身體有百分之七十是水,兒童的身體,水分所占的比例更高(所以孩子的皮膚才會水水嫩嫩的),從這裡就很明顯可以看出電磁波對身體的負面影響。

缺乏雙向溝通,讓人變冷漠

彥玲老師指出不管是媒體也好、故事書也好,都是一種工具。這些工具到底要帶領人們往哪個方向去,是很重要、要小心釐清的部分。電視本身是種缺乏雙向溝通的媒體,沒有互動與行動的要求。研究發現在電視機前坐久了,人們會覺得電視上播出的內容跟他沒有什麼關係,比如說911這麼一件國際大事,由於畫面不斷地重複播映,反而讓人變得漠然,不會有「我必要起而行做點什麼」的想法。

看不見的危機:急促

在美國,新聞主播必須將稿子改寫成小學二年級可以聽得懂的英文,仔細去聽美國的新聞,會發現他們所使用的語言和節奏都沒有台灣那麼快。彥玲老師常常建議家長做個實驗:把電視新聞開著,但眼睛不要看,仔細聽一段時間,會發現呼吸開始急促,因為台灣的新聞語言節奏都很快。彥玲老師在精神科工作,很清楚如果人長期處在一個比較急促的環境,精神比較容易緊繃。在緊繃的狀況下,人的免疫力會下降,而免疫力一旦下降,也就更易被一些感染疾病所侵襲。

電視節目帶來的影響,除了看得見的,還有看不見的,需要父母親特別留意。

透析兒童節目的價值觀

彥玲老師承認兒童節目還是有不錯的製作,但畢竟都只是工具。當家長提供這樣工具時,要有自我負責的態度;也就是說在選擇工具之前,是不是真的仔細瞭解過此媒體的背後,意圖建構哪一種價值觀?如果是一些訴求比較不清楚的,孩子可能就會在價值觀上產生混淆。

一九八五年聯合國曾經提出一個警告:二十世紀所有在地球上的政府,必須花費最多的人力、時間、政策來面對人類的三大難題。這三大難題分別是「價值觀」、「倫理」及「道德」的敗壞。然而才過了十五年,二○○○年世界衛生組織就提出人類當今三大疾病:「癌症」、「憂鬱症」與「愛滋病」。而這三個疾病跟之前提的人類的三大難題,有直接的相對關係。

由於電視成為現代生活最強大的價值觀傳播權威,父母面對揀擇電視節目時,能不特別慎重嗎?(待續)

(本文受訪者陳彥玲曾任台大醫院兒童精神科研究員、政大教育學程特殊教育召集人、台北市西區中輟生輔導計畫督導、台北縣七星區輔導團督導,現為台北縣市教育局教師研習教授)

資料來源:教育廣播電台「媒體觀察站」節目。

轉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社交媒體Instagram上有一段可愛幼兒摺疊衣服的視頻,不僅收穫數千萬網友點閱,還引爆一場意想不到的網絡激辯。
  • 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驚訝地發覺幾乎每個在機場跟飛機上的孩子眼光都固定在iPad的屏幕上了。雖然我理解帶著小孩旅行並在中途長時間的停留期間讓他們保持盡興的困難,但我不禁想,我們通過讓他們過度使用屏幕時間,以此可能為孩子們製造了哪些影響深遠的問題。
  • 在當今數位時代,無所不在的科技產品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和舒適,但也造成了負面影響,例如對這些產品過度依賴甚至上癮、隱私權被侵犯、記憶力衰退等。現在連育兒專家都大聲疾呼,不要讓小孩過度沉溺於科技產品,不要讓這些產品替你養育小孩。
  • 人們有時候難免會因為某些事情生氣,這是一種很複雜的情緒,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破壞人際關係,甚至引發衝突。而為人父母者對於孩子的生氣,往往會感覺很棘手。現在,有專家分享了有效的解決之道。只要在孩子生氣時說一句短語,他們馬上會鎮定下來,無論他們年齡多大都是如此。
  • 眾所皆知,聽古典音樂有益身心健康,坊間也有出售一些專門供孕婦播放給胎兒聽的胎教音樂。最近墨西哥的一項研究發現,讓胎兒聽古典音樂可以讓他們的心率變得很平穩,可能有助於他們的發育。
  • 孩子總是愛拖延?家長可用4C原則陪伴孩子去累積正向經驗。
  • 在廢棄的童子軍營地撫養在家上學的孩子意味著永遠沒有乾淨的雙手——因為他們要建造小木屋、樹樁日晷,以及在小溪邊釣魚。
  • 英文諺語說:「笑是最好的良藥。」但笑還有其他的好處。最近就有研究表明,它也可能是一種很好的育兒工具,有助於增進親子關係。因此,有時候父母跟子女開個無傷大雅的玩笑,也是不錯的。
  • 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治療那些成長在缺乏關愛的家庭環境的兒童時,有可能會遇到龐大的障礙......
  • 對父母或教育者來說,最嚴重的兒童教育錯誤,就是對走上錯誤道路的兒童預言悲慘的結局。這類愚蠢的預言會助長兒童的怯懦,讓情況無限惡化。我們應該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鼓勵兒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