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受助脫貧 崇光部落把愛傳出去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太魯閣族人聚居的花蓮縣秀林鄉崇光部落,雖然位置偏僻,居民經濟狀況不佳,不過多年來崇光部落陸續出了十多個老師、醫師以及護士,他們年幼時都因世界展望會資助,而有今日成就,昨天這些昔日的貧困兒童,回到崇光部落的基督教會圍爐。

  秀林鄉崇光部落位於中央山脈山腰上,地理位置偏遠,距離花蓮市有廿多公里,這裡居民多數是太魯閣族人,在山區種生薑、山蘇維持生計,居民普遍生活窮困,在崇光長老教會協助下,當地許多兒童,陸續接受台灣世界展望會資助,有些資助兒童,還是兄弟姊妹、堂兄妹全都是展望會的受助童。

  例如南澳衛生所牙醫高春明一家三兄弟,都曾受展望會資助,高春明的弟弟高春望,也在台東蘭嶼當醫生;秀林鄉文蘭國小總務主任艾石生、玉里鎮三民國中輔導老師艾美英則是堂兄妹。

  台灣世界展望會昨天在崇光基督長老教會,舉辦「四十年尋根之旅暨歲末圍爐」活動,共有十多個當年的受助個案參加,將接受幫助、乃至於刻苦自立的過程,與崇光部落的族人分享,展望會社工表示,崇光部落歷年的受助兒童,有四人成為醫師、三人成為教師、九名是護士,警察也有一人,至今崇光部落仍有十多名兒童接受展望會資助。

  卅二歲的高春明說,他小時候家境很不好,父母為了養活全家,長年在外地工作,兄弟們留在部落生活,若非展望會的幫助,給他心靈上、生活上最大的支持,也不會有今天的他;艾石生也表示,愈是窮苦的人,愈懂得感恩、惜福,他感恩國外資助人給他的幫助。

  而每一位上台分享的資助人,共同的願望都是希望把自己的力量散佈出去,因此這些曾受展望會資助的個案,昨天也宣示將加入展望會「為剛果奇米洛洛計劃區建校」的計劃。

  會後教會舉辦的歲末感恩圍爐活動,部落居民共同集資殺一頭二百多斤的大豬,烹煮多樣太魯閣族的傳統菜色。

好心外國人 聽見她卑微的心願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家住花蓮縣玉里鎮的賴麗花,廿七年來一心只希望找到曾經幫助她的世界展望會國外資助人,去年底終於連絡上了,她捧著廿幾年來珍藏在皮包的資助人照片,以及對方最近寄來台灣的信件,希望能有機會親自到美國,向資助人說謝謝。

  卅六歲的賴麗花是阿美族,出生在玉里鎮德武部落,父親以佃農工作,養活一家六口,賴麗花記憶中的童年,除了每到開學沒有錢繳學費,就連蒸便當的錢也拿不出來,家徒四壁,生活非常困苦。

  念小學三年級時,透過德武教會裡的牧師幫忙,賴麗花開始接受展望會幫助,由一位美國資助人認養。她說,當時她只要有時間,就給資助人寫信,但是她不知道資助人叫什麼名字,只知道是金頭髮的美國人,信件開頭也只能寫「親愛的資助人您好」。

  在信中,賴麗花提到家裡客廳沒有椅子,客廳加飯廳只有一張桌子,吃飯、讀書都在上面,浴室甚至沒有遮蔽的隔間。

  過了不久,展望會的社工送來客廳椅子和一張摺疊式寫字桌、甚至還為賴家造了一堵水泥隔間,原來是愛心的資助人寄美金到台灣,幫助賴家改善環境。賴麗花說,自己卑微的心願,居然有人聽見了;資助人買的客廳椅子,雖然經過廿多年,賴家還捨不得丟掉,使用至今。

  在麗花一再地寫信請求下,美國資助人在她小學四年級那年,寄來全家福的照片,照片中資助人唐.馬戴樂尼(Don Magdalany)夫婦和一對兒女,一家和樂融融的樣子,成為麗花的寶貝;雖然到了賴麗花國一後,對方就停止資助,不過賴麗花卻未忘記資助人,廿七年來她總是隨身攜帶照片,當她無助、徬徨時,她就會拿出照片低頭默禱。

  賴麗花後來到玉山神學院任職,丈夫則是花蓮壽山長老教會的牧師,她說,廿多年來,她最大的願望就是找到資助人,當面感謝他。

  在展望會工作人員協助下,輾轉連絡美國、香港的社工,找尋遺失的檔案資料,去年終於連絡上馬戴樂尼。六十歲的馬戴樂尼目前在紐約擔任助理牧師,當他得知麗花念了神學院,也在神學院、教會工作時,感到非常奇妙,立刻回信,他很高興能幫賴麗花一臂之力;不過他因身體狀況不好,無法負荷長時間飛行,因此無法來台。

  賴麗花表示,世界展望會的資助個案中,能夠和廿多年前國外資助人連絡上者,少之又少,遑論當面言謝,尤其當受助兒童長大後,資助人往往也年老體衰、甚至離開人間,因此她很珍惜、感謝自己還有機會,能向對方說聲感謝。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