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如果境遇不逼迫他工作,讓他感到生活上的滿足,那麼他就不會努力奮鬥。工作上的努力,一方面固然是滿足自己的生存的需要,一方面也是在發展自己的人格,造福人類社會。
有人問一個英國著名的藝術家,一位跟他學畫的青年將來能否成為一個著名畫家?那個藝術家回答道:“不,決不可能!他每年有著6000英鎊的收入呢!”這個藝術家知道,人的本領是從艱難困苦中奮鬥出來的,而在富裕境況之下很難產生有為的青年。
安德魯•卡內基曾經說過:“不要以為富家的子弟, 得到了好的命運。大多數的紈子弟,做了財富的奴隸,他們不能抵制任何的誘惑,以致陷於墮落的境地。 要知道,享樂慣了的孩子,決不是那些出身貧賤的孩子的對手。”兩度出任美國總統的格魯夫•克利夫蘭起初也不過是窮苦的店員,賺著每年50英鎊的工資,他後來說:“的確,極度窮困所激發的雄心比較來得切實而有力。”
對於貧窮的人來說,除了自己的努力之外,再也沒有第二條出路。它沒有權力者的垂青,只有靠自己,為著自己的前途而努力。
筆者在新加坡的朋友黃先生,以駕出租車維生,家境貧寒。然而,他的三個兒子都憑著自己刻苦努力,考上了新加坡最著名的華僑中學。由此看來,大自然並沒有薄待貧窮者。
玄奧的大自然就通過這種方式,來實現了發達人類的目的。大自然偏愛那些努力奮鬥的孩子,給他們高尚的品格、富足的資產和優越的地位。
@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