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遊客過量行政院永續會邀集產官學界研擬對策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得倉台北二十七日電)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今天召開國土資源工作分組第七次會議,討論「清境、大雪山、綠島和內灣地區推動生態旅遊與遊客過量問題,初步決議四地成立工作圈,並由主管機關認養展開生態旅遊管理運作機制,希望找出短期對策,解決旅客過量衝擊生態與維持當地產業生計的衝突。

今天的會議的主席由政務委員林盛豐擔任主席,邀請交通部觀光局、內政部營建署、學界、民間團體和林務局、行政院退除役輔導委員會、環境保護署、客家委員會、文化建設委員會、經濟部商業司和四地的地方首長和民間觀光發展團體等。

包括清境、綠島、大雪山和內灣都是在媒體報導下和後SARS時代出現強大消費力,使得當地出現過量的遊客,導致生態環境負荷過重,破壞國土保安和環境景觀,並引起永續發展與生計掛帥的雙方很大的衝突。

以綠島為例,每年湧入超過三十萬的旅客,特別集中在三至十月,尤其是暑假期間,平均每月的旅客人數達到五至六萬餘人,不但談不上任何旅遊品質,更對環境生態產生嚴重衝擊,雖然目前規劃開徵生態稅,但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陳章波教授指出,以椰子蟹為生態指標,最多二十五萬人次就構成對生存的威脅,遑論其他。

但綠島鄉長林榮進指出,旅客量與生態環境往往是衝突的,特別是政治力量的介入,讓許多單純的事變得很複雜,即使要管理也很多的阻礙與困難。永續會委員也是中華民國生態旅遊協會會長高志明則認為,站在生態旅遊的立場,開徵生態稅必須達成經濟效益。

也就是,開徵所得的生態稅能夠讓當地的居民維持一定的生活生計水準,讓當地居民維護更佳的生態環境,保持旅遊品質與水準,讓旅客源源不絕,目前計畫的新台幣五十元根本沒有效益,他建議應徵收五百元。

其他如新竹縣內灣、南投清境地區、台中縣和平的大雪山社區都有類似旅客量太多,影響當地交通、生態和環境的情況,同時也都面臨旅遊品質下滑,永續經營環境危機重重。

台灣大學地質系教授王鑫也是行政院永續會委員就指出,出現這些情況,主要是權責未釐清的緣故,也就是主管機關太多無人出面整合負責的問題,要永續發展就要權責劃分清楚。

林盛豐為讓會議順利進行,同時避免民間發展團體與主管機關有太多衝突,同時為順利解決當前問題,決定要求四地成立工作圈,也就是整合主管機關,邀請學者專家參與,訂出關鍵性指標(當地環境生態承載量),並由觀光局建立風景區評鑑制度,定期評鑑,並要求四地的工作圈應儘速找出管理對策,解決旅客過量所帶來的環境生態衝擊與負荷。

林盛豐也協調指定觀光局、林務局、客家委員會和退輔會分別擔任綠島、大雪山、內灣和清境等四地工作圈的主要協調機關。戴炎輝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周美惠就指出,最重要的是消費者要有自覺性和自醒能力,當一個地方的遊客過多,旅遊品質降低(交通阻塞、公共設施不足、服務水準降低等)時,消費者就不該前往,讓自然環境與當地民眾覺醒,不要持續湧入,加速當地生態環境的毀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