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平博维基百科

漫談英語文學習(中)

明心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22日訊】前次為文述及,英文及英語學習首重實用性,唯有將之與日常生活或工作相結合,學英文英語才有迫切性,效果才能彰顯及持續;以及學習英語英文沒有速成這碼事,而是有賴於平日不斷的投入與積累,方能畢其役,竟其功。原則確定之後,本文接著談談實際上怎麼做。

看過前文的讀者大概會問,照作者的說法,難道和週遭的家人、朋友或同事約法三章,全部都用英文溝通,塑造一個環境的壓力,時間一久大家就會講會寫了?非也!如果這樣做,可能後果是大家都不講話了,因為根本不知從何開口或著筆。再怎麼不講究,有些基本功夫仍然是需要的。底下分成兩部份,先講讀及寫,下次再來交代聽與說。

「讀與寫」,相較於「聽與說」對大部份的人來說可能問題較小;尤其是閱讀,在我們所受的基礎教育以及職場工作中,這部份訓練的機會多,絕大部份的人都能從句子裡的關鍵字猜出大致的文意;再不濟,頂多字典翻一翻,或者在使用電腦時驅動Dr. Eye軟體的「即時知訊」功能,問題大致可以迎刃而解。之所以能如此,是因為中英文的文法結構基本上是相同的。舉例而言,一句中文句子拿來,一個字一個字翻成英文,把它塞回去原來的句子結構中所得到的英文句子,大致八九不離十;這可說是上蒼對以中文為母語的人的厚愛。如果您想一想您三生何其有幸,全世界最難學,使用人數最多的文種 —— 中文已經是您的母語,若您花些功夫背背單字,按照「翻譯、塞字」的原則就將全世界第二大語文—— 英文像桌頂拿柑、甕中捉鱉的輕鬆拿下,那個投資報酬率真的高得沒譜!(不只是離譜)

然而,各位也可以發現實際上卻不是那麼如人所願。如果句子稍微複雜一點,上述的方式就不太管用;如果勉強套招,反而常常有畫虎類犬的情形發生。筆者自己的理解是,中英文間仍然存在著幾個重大的差異,才會造成這種情形。底下分段來稍加解說:

第一個大差異是,英文是一個非常明確,毫不含糊的文種。主詞有單數及複數之分,動詞要跟著主詞的單複數來決定要不要在字尾加s;尤有甚者,動詞還有現在式,進行式,過去式,及完成式的過去分詞,簡直是唯恐天下不亂;若是再加上動詞的變化又分規則(字尾加ed者)及不規則,豈只是霧煞煞,簡直是專門設計來折騰人的。但是這樣的勞師動眾,是為了將人物、事情、時間全部交代清楚。這和西方實證科學講究條理,處處要求說請楚、講明白的特質如出一轍。相對來講,中文就是一個有內涵的文種,常常區區簡單幾個字,表達的意境情感相當含蓄、深遠,就像台灣話講的「留很多給別人探聽」。眾人皆知中國文化婉約,西方文化直截,這樣的差異也顯著地表現在語文上。

第二個大差異是,英文裡用了非常多的子句結構,然而這類的子句結構在中文裡是不存在的。所謂子句就是像士林夜市的大餅包小餅、米腸包香腸 —— 句子裡頭還有其他句子(嘿嘿,所以老中的博大精深不像老美笨笨的光表現在子句結構上,我們表現在最實惠的飲食上!)。子句的目的是用來形容修飾、補充說明(又分「限定」及「非限定」兩種)母句裡面的某一名詞。子句出現的原因,就像前段文字中所提到的,是要把一個意思完整的、確切的在一個句子裡頭交代清楚。(這是英文的特質,想學好英文只能虛與蛇委,不得怨嘆以對!)筆者在閱讀工程類的論文時便時常感覺到,英文文章裡的一個句子,常常要拆成好幾個中文句子才能將原意翻譯過來。子句的使用使得英文的意思傳達有著與天俱來的確切性,也使得文章的結構從簡單走向變化多端(唉!文章是從黑白變成彩色、學英文的人的人生卻從此由彩色變黑白。)我想對大部份的讀者而言(包括作者)還好啦!如果各位有機會去看看律師寫的英文訴狀,或者正式的英文合約,一定會汗流夾背、當場昏倒,因為子句的使用實在多得目不暇給,「眼睛線打結」。

第三個大差異是,英文常常使用被動態的文法結構,在專業的學術論文中尤其普遍。前文中所提到的在第一節課就要求同學全部用英文交談的美國教授,在同一節課裡也聲明寫期末報告的要求,開宗明義第一條就是:所有句子不得用 I 或 we 開頭,一律使用被動態。究其原因在於,一篇論述性的文章,作者要避免自己的「主觀」意見,而是要忠實陳述一個「客觀」事實。好比來講,當要說明「我們使用真空技術來封裝食物」,我們可以用「We use vacuum technology to package food.」,轉成被動態後就成為「Vacuum technology is used to package food.」各位可以注意到,後一句被動態的用法不點明「誰」做這件事。進一步的說,如果真空技術包裝食物是一個「客觀事實」,那麼,不只we, 包括 you 及 they 也都在用相同的手法包裝食物,所以管他是張老三、李老四、王老五,通通不指明。講到頭來,英文這樣的文種,真的是為科學而造就的;君不見上面提到的三大差異,哪一個不是為了要客觀、確切、具體的陳述一件事?

OK!拉拉雜雜說這麼多(可裝滿一輛「拖拉庫」),那到底寫好英文的竅門何在?這個嘛,七字口訣就結束了,就是「多寫、多背、多觀摩」。真的,就這麼簡單,江湖一點訣,說破不值錢。前面如果不多說些五四三、「抝」些篇幅,如何賺稿費?您說哪有歹戲不拖棚?言歸正傳,各位可以去知名的媒體網站,Times 雜誌也好,New York Times報紙也好,隨便挑一篇您感興趣的文章,每天只要挑他一句話就好,完完全全弄懂它的結構、意思,然後把它背下來,假以時日您會逐步強化對英文的感受力(build up the sense)。杜甫不早有明訓:讀破萬卷書、下筆有如神?大道理真的不必多說,有心人需下苦功夫。(待續)

(台灣大紀元)(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為推動行政院「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中的「營造英語生活環境」項目,新聞局和ICRT電台八月起合作推出多個節目,除滿足國人英語學習需要,也讓外籍人士更了解台灣。新聞局和ICRT今天舉行「全方位傳播,跨國界溝通」新節目發表記者會,新聞局長黃輝珍致詞表示,ICRT(台北國際社區廣播電台)是台灣唯一以英語發音的電台,歷史非常悠久,也深受聽眾喜愛,為營造英語學習環境,此次特別和ICRT合作。
  • 為了提昇國內英語教學水準,教育部計劃年底開放四百多位外籍英語老師進駐,教育部國教司副司長陳明印強調絕對不會影響國內英語教師就業機會。
  • 在倫敦加強英語準備申請讀大學本科和碩士課程的兩位中國留學生,最近分別發來電子郵件詢問如何向內政部申請延長學生簽證。下面是主持人王老師解答一些和留學英國有關的問題.另外BBC【學生園地】將開設【留學問答專欄】陸續解答一些和留學英國有關、同學們又很感興趣問題。
  • 雅思英文考試是英國IELTS考試也就是雅思英文水平鑒定考試,跟美國的托福考試相比,更注重考生的“英語交際能力測驗”,因為其目的是要測驗考生以英語作為工具,應用在專業學習中聽說讀寫四方面。

  • 天津英語專業朱慶同學來信詢問如果打算節省一筆昂貴的中介費用,不通過中介人自己申請英國學校進修英語,該如何著手進行? 為了讓很多有意出國深造留學的同學更加了解英國的本土文化,增加對英國的認知,BBC【學生園地】將開設【留學問答專欄】陸續解答一些和留學英國有關、同學們又很感興趣問題。

  • 英國的【路透社】不僅向世界各地的報紙、廣播電台和電視台提供新聞,而且還向全球的金融機構和投資人提供財經信息。盡管【路透社】是一個老牌的新聞社,但是現在,【路透社】的主要收入不是來自新聞,而是來自財經信息。 跟其他各種企業一樣,【路透社】也面對著降低成本的壓力。隨著因特網技術的高速發展,信息傳播已經無遠弗界了。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路透社】發現有條件和有必要把信息處理的核心機構從英國和美國遷移到印度這樣人力資源低廉、信息工業發達而且英語普及的國家去了。
  • 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為推動台灣加入聯合國,今天起至九月十日為止,在日本有線電視網頻道播出一支六十秒的英文廣告,並配上日文字幕,總共將播出六十次,這個頻道在日本擁有四百多萬訂戶,這次播出的電視廣告將有助於台灣擴大文宣傳播效果。這項長達一分鐘的電視短片廣告片由駐日代表處提供影像材料,由日本JCTV公司(CNN日本總代理)進行剪輯和英語配音,並加上背景音樂和日文字幕,以極具吸引力的廣告手法表達了台灣努力爭取加盟聯合國的決意。
  • 很多學英文的人都推薦通過看電影來提高英文水平,因為通過電影裡真情實景的英文,可以鍛練英語聽說,尤其是糾正發音,增加詞彙量,同時可以開拓視野,增進對英語國家的文化了解。
  • 學習另一種語言很困難,我們都會犯錯誤。如果你的母語是普通話,並且正在學習英語,這裡有十個常見的「中國式英語」(「Chinglish」)錯誤,以及如何改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