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介: 從「改造鹽鹼地」做起

——談余傑文集《拒絕謊言》
胡平
font print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22日訊】
 
  由香港《開放》雜誌社於今年一月出版的《拒絕謊言》一書共257頁,

  收入了余傑在近兩年間寫的64篇文章,按內容分成三部份:第一部份是「政治觀察」,第二部份是「文化思考」,第三部份是「中國與世界」。正文之前有包尊信和劉小波寫的序集。余傑的文章本來就以尖銳潑辣、直面現實著稱,這本《拒絕謊言》更是百無禁忌,痛快淋漓,讀者可以從中獲得很大的閱讀快感。 余傑把這本文集取名為《拒絕謊言》,這不但集中體現了貫穿全部文集的中心思想,而且也表達了作者從事寫作的一貫態度和堅定的信念。共產專制下的中國到處都充斥著無恥的謊言,如果說在毛澤東時代還有很多人受矇蔽,把謊言誤認為真實,誤認為真理,那麼在今天,大多數人已經認識到謊言是謊言。在今天的中國,大部份謊言已經失去了欺騙作用,但是它們仍然瀰漫於整個社會,腐蝕著、敗壞著人們的心靈。   

在今天的中國,拒絕謊言,說出真實、說出真理,首先是一個道德問題、勇氣問題、人格問題,不少人勸余傑少寫點實評政論,多一點文學、多一點學術。然而余傑卻認為,對於今天的中國來說,最迫切需要的也許還不是神聖的學術和崇高的文學,而是對常識的傳播、對專制的批判、對民眾的啟蒙和對歷史真相的恢復。余傑還指出,在政治專制、文化殭化、道德淪喪和信仰缺乏的社會大氛圍下,即便是天才也不可能寫出真正第一流的學術著作和文學作品,就像鹽鹼地上長不出參天大樹來。余傑尖銳地批評說,在當今中國大陸,我們的學術多半是侏儒學術,我們的文學多半是太監文學,我們的教授多半是知識的販子,我們的作家多半是技巧的奴隸。因此,余傑自覺地把自己的工作定義為「改造鹽鹼地」。

余傑有文學天份,也有學術根底,也許有人為余傑的這個選擇感到惋惜,但是我堅信余傑這樣做是完全正確的,正是從這裡我們可以體會到少年血性和人的尊嚴。在謊言充斥的當今中國,余傑勇敢地發出自己真實的心聲,這本身就是人生價值的最大實現。怪不得香港嶺南大學文學院院長劉少敏要說,「讀余傑的書,難免覺得今生今世苟活而。」

  中國大陸那些「避席畏談文字獄,著書都為稻梁謀」的學者、作家們,在余傑這樣的年輕人面前,難道不感到羞愧嗎?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圖說﹕《中國即將崩潰》(台北:雅言出版, 2002)以生動活潑類似創作小說的筆法,充滿關懷地描述嚴肅、感傷又令人絕望的中國經濟。在建設、高樓、核武與高成長率的數字背後,是失業、貧富懸殊、貪污橫行、教育凋敝、國企虧損、銀行呆帳與人權迫害,中國經濟即將崩潰。圖
  • 林保華先生自從一九七六年到香港之後,二十多年中寫了大量評論中共政權和回憶他在大陸二十一年(一九五五……七六)生活的文字。他的評論因為有親歷經驗作根據,無不入木三分;他的回憶,由於是痛定思痛的結晶,篇篇都有血有淚。
  • 大學期間離開家住宿舍或租房住,即自由又獨立,這個想法很誘人。然而,對於一些學生來說,住在家裡是更好的選擇,特別是如果他們的大學就在附近。
  • (圖/小樹文化提供)
    運用可愛故事,培養孩子同理心、學會管理情緒 增進情感表達、提升人際關係能力
  • 社交媒體Instagram上有一段可愛幼兒摺疊衣服的視頻,不僅收穫數千萬網友點閱,還引爆一場意想不到的網絡激辯。
  • 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驚訝地發覺幾乎每個在機場跟飛機上的孩子眼光都固定在iPad的屏幕上了。雖然我理解帶著小孩旅行並在中途長時間的停留期間讓他們保持盡興的困難,但我不禁想,我們通過讓他們過度使用屏幕時間,以此可能為孩子們製造了哪些影響深遠的問題。
  • 在當今數位時代,無所不在的科技產品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和舒適,但也造成了負面影響,例如對這些產品過度依賴甚至上癮、隱私權被侵犯、記憶力衰退等。現在連育兒專家都大聲疾呼,不要讓小孩過度沉溺於科技產品,不要讓這些產品替你養育小孩。
  • (圖/小樹文化提供)
    運用故事,讓孩子理解自己吃醋的情緒反應,並且詳細解說如何自我調節、加強情緒管理。書中同時詳細運用情境故事,解說各種情緒成因、情緒反應,以及如何因應情緒困擾。
  • 因成績而壓力倍增是完全正常的,也是大多數學生都會經歷的事情。人們很容易陷入「如果我當時不這樣做會怎麼樣?」的心態。或「如果我能多做準備就好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