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足彩投注

分析孩子的“告狀”意識

font print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20日訊】

“老師,我被××打了。” 
 
“他拿了××的東西不還。” 
 
爲何有些孩子太會告狀了,遇上他們真是受不了! 
 
  其實,孩子“告狀”是一種依賴心理的表現,不少父母或老師苦于無法制止其這種行爲,于是就對愛“告狀”的小孩産生反感。實際上,孩子的“告狀”是否應該制止,主要需看其“告狀’的動機。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結果顯示,孩子的告狀動機主要有五種: 
 
1、被別人欺負後,想尋求大人的保護。 
 
2、檢舉他人,希望成年人對他的是非判斷作出肯定。 
 
3、追求自我表現,想從成年人那裏得到肯定的評價。÷ 
 
4、做錯了事想逃避責任,免受批評和懲罰。 
 
5、是嫉妒他人,企圖利于告狀來貶低別人,擡高自己。  
 
年少的孩童愛告狀是他們的年齡特徵决定的。大人對于孩子實事求是的告狀要認真對待,及時予以正確處理,當然更重要的是强化孩子自我分析、解决問題的能力,逐漸淡化其“告狀意識”乃至依賴心理。例如,大人可以這樣對孩子講:“××弄壞書不是故意的,以後你和他一起愛護書好嗎?”如果對孩子的“狀述”不置可否,不僅會使一些有害的問題無法及時解决,還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而如果鼓勵他們的告狀行爲則會使其他孩子爭相效仿,以致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得不到發展,更爲嚴重的是,會使一些小孩養成時時窺視他人秘密的不正常心態,導致其人格的畸形發展。所以一旦孩子告錯了狀,老師或家長應該及時對他進行提醒、幫助和糾正。 
 
總之,大人對待孩子告狀的處理方式必須依據孩子的告狀動機而定。當然,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視野的開闊,孩子的“告狀積極性”會逐漸消失。@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年輕的父母看到三四個月的寶寶會吃會嚼了,便興衝衝地把什麽都拿來給孩子當輔食來添加。盲目地給寶寶添加輔食,結果不是造成寶寶腹瀉,就是胃口不佳。輔食沒有添進,反而是鬧得一身病。育兒專家指出,添加輔食也是有科學性可講,有規律可循的。

  • 鐘麗緹(Christy)曾經歷結婚、生女、离婚;做了單親媽媽的她雖然有女Yasmine万事足,但曾表示希望孩子能擁有健全的家庭,所以又傳婚訊,本月下嫁拍拖兩年的男友嚴振翔。

  • 然而,到9個月時孩子有些不對勁了。雖然孩子看起來還是胖乎乎的,但臉色發黃,更重要的是不像原來那樣活潑好動了。而且情况越來越不好,腿沒有勁,手也很少動,只能躺著,即使不給吃奶也不哭不鬧。這下把全家人弄得心慌意亂。在當地醫院看過,醫生說孩子腦發育有問題,沒有藥可治。

  • 訊】暑假僅剩半個月便結束,不少歌手都赶在暑假黃金檔結束前出碟,其中包括陳曉東、陳松伶、Boy‘z、Twins、陳慧嫻等,而松松的新碟《松新開始》与東東加盟台灣上華唱片后首張唱片《Perfect Love》同樣在今日推出,東東在碟中翻唱了張國榮的《倩女幽魂》,且動用管弦樂隊伴奏,而松松的新碟則邀請出家人及牧師幫手填詞及合唱。
  • 孩子拚命吃東西,可能不只是單純貪吃,在醫學上,有一群孩子因為身體裡第十五對染色體有缺陷,以致無法控制食慾,即使吃得再多,仍然沒有飽足感,獵取食物對他們來說只能以「迅雷不及掩耳」比擬,這種罕見疾病的正式學名為「普瑞德威利氏症候群」。小胖威利聯誼會遺傳諮詢員林雅玲表示,這類患者最明顯的症狀就是無法控制食慾,合併有輕度智能障礙、情緒起伏變化快、固執行為等,嚴重者還會翻箱倒櫃找出食物,特別的是,不像一般小孩不敢親近陌生人,這類病患對於所有人都主動表達友善之意,社交能力很好。
  • 】澳洲墨爾本日前發生一起青少年惡性交通事故,警方呼籲父母應對孩子負起更多的責任。
  • 丁宗一教授把1歲左右嬰幼兒生長發育過程比喻爲三級火箭的發射,任何一級因喂養不善導致的營養不良,日後都將無從追加,甚至造成孩子終身的健康問題。
  • 前几天,好朋友相邀“聚聚”,欣然前往。席間,大家海闊天空,家長里短,倒也其樂融融。然其中一位朋友卻郁郁寡歡,默默地飲酒。我知道,這位朋友近几年事業、家庭各方面都比較順,不久前,孩子又考進了外地一所重點大學,在常人眼中是喜事連連。可他卻說高興不起來,工作上、家庭里煩心的事很多。比如,孩子在外地總是不放心,生怕他學習上不努力,學坏樣等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