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發現春秋戰國時期遠古牧民大面積岩畫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8月13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三日電)中國大陸寧夏靈武市文物管理所日前考察黃河東岸的「靈武三道溝新石器文化遺址」時,意外發現了數百幅描繪人物、動物和狩獵的岩畫。

據新華社引述靈武文物管理所的說明指出,新發現的岩畫與賀蘭山岩畫屬同時期的文化遺產,大部分是由春秋戰國時期的北方遊牧民族所作。

岩畫記錄了遠古人類和北方原始遊牧民族放牧、狩獵、祭祀、爭戰、交媾等生活場景,表現出原始氏族部落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的文化內涵,為研究寧夏古代遊牧民族歷史文化提供豐富素材。

寧夏文物局副局長衛忠表示,賀蘭山岩畫過去因為擁有一千兩百多幅圖畫、四千八百多個單體圖,引起世界考古學界的極大關注,但是當時並沒有在黃河以東地區發現岩畫,直到這次首度在黃河東岸發現這批岩畫,其時間跨度之大、分佈區域之集中、文化內涵之深厚、表現形式之豐富,再再顯示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目前,由於當地農民建房、堆砌羊圈、牛棚都用這裡的石頭,已導致岩畫嚴重流失,再加上岩畫點多面廣、保護難度很大,因此將由各級文物部門對靈武岩畫進行全面系統性調查和資料收集,搶先建立岩畫資料庫,同時加強宣傳,在社會形成自覺保護岩畫的意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大陸內蒙古現有不可移動文物古蹟一萬五千處,擁有館藏文物五十萬件,素有「化石之鄉」、「岩畫之鄉」、「中國歷代長城之冠」稱號。但由於內蒙古經濟基礎薄弱,保護意識淡薄,很多露天文物受自然力毀損及人為盜掘,破壞嚴重,珍貴的文物岌岌可危。香港文匯報報導,內蒙古文化廳文物處副處長王大方指出,北京、廣州等地每年文物保護投入幾億元人民幣,新疆、西藏等地也有千萬元以上,但內蒙古每年文物專項保護經費僅八十萬至一百萬元間,居全大陸之末。現有的經費連簡單維護都很困難,例如陰山岩畫、秦始皇長城、遼上京遺址等古代建築及大型古代文化遺址,長期得不到妥善保護。
  • 據中國大陸中央氣象台預報稱,中國大陸的主要雨帶七月十五日至十七日又將南下,並重新返回淮河和漢水流域地區,屆時,而西北地區東部和四川盆地大部也將出現大雨。新華社今天引述北京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李延香說,七月十二日以來,中國大陸的強降雨帶北上至黃淮和華北南部地區,淮河沿岸及淮南沒有出現明顯降雨。但根據目前的氣象資料預計,受強盛的西南暖濕氣流和冷空氣的共同影響,十五日至十七日,主要雨帶又將南下,並重新返回淮河和漢水流域一帶地區。另外,十五日至十七日,西北地區的東部和四川盆地的大部也將下雨。三天總降雨量一般有十至三十公釐,其中甘肅東部和南部、寧夏南部、陝西中部和南部以及四川和重慶的部分地區可達四十至九十公釐,局部地區將超過一百公釐,並有短暫雷雨大風或冰雹等強對流天氣。
  • 中新社報導,甘肅省涇川縣境內二十四日發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造成十二人死亡﹐三十八人受傷。報導指出﹐七月二十四日十五時十分﹐寧夏吳忠市中寧縣恩和鄉駕駛員張立忠駕駛的大貨車﹐載裝飾材料由西安至寧夏途中﹐行至甘肅省涇川縣羅漢洞坡下段處, 車輛失控搶檔時﹐變速箱破裂﹐傳動軸脫落碎片﹐與同向行駛的小客車左側相刮擦。導致該大貨車又追撞同向行駛的甘肅臨夏電力旅行社的大客車追尾﹐大客車墜入公路右側三點九公尺深的水溝﹐客車內十人死亡﹐三十八人受傷﹔大貨車翻出公路右側﹐駕駛員和乘務員當場死亡。
  • 外驅金虜,內平匪寇,南宋大英雄岳飛以忠義許國,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紹興五年(1135年),岳家軍平定楊么的洞庭湖之戰,可說是岳飛軍事生涯中一部驚人的傑作。
  • 信陵君待人寬厚,因其禮賢下士,士人爭相奔赴其門下。他養士高達三千多人。圖為趙佶《宋徽宗文會圖》,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王欽若是個外貌瘦弱的宰相,党進是個肚子裡沒什麼謀略的將軍。
  • 在現代社會,有些人會認為算命先生能算準別人,卻算不準自己。其實在中國古代,能算準自己命運,甚至離世之期的高人、術士比比皆是。因天機不可洩,有時是不便說與外人聽的。
  • 曹景宗以生僻的韻字作詩,劉輝開啟奇特險怪的文風。
  • 自束髮從軍到收復建康,岳飛征戰八年,身經大小二百餘戰,終成一位統領精銳部隊的青年將領。金兵撤退後,之前潰逃的宋兵淪落為匪寇,繼續在江西、兩湖橫行作亂。岳將軍來不及撣去一身征塵,毅然投入平定賊寇的戰事。
  • 袁安雪天僵臥而不敢勞煩他人,狄仁傑望見白雲孤飛而思念雙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