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欣賞』遊終南山

文思格
font print 人氣: 3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12日訊】
遊終南山
孟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晝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險心亦平。
長風驅松柏,聲拂萬壑清。
即此悔讀書,朝朝近浮名。

【作者簡介】

孟郊(公元751-814)字東野。其詩多感傷、苦寒之音。用字造句力避淺率、追求瘦硬。與賈島齊名,有“郊寒島瘦”之稱。 《遊子吟》為其傳世名篇。

【字句淺釋】

南山:指終南山。中:這裡是形容詞,“中正”、“不偏”的意思。長風:吹得遠、持續得久的風。壑:溝,山溝。

【全詩串講】

終南山高大得像塞滿了天地一樣,
早上太陽晚上月亮都出在石頭上。
高峰上夜晚來臨後還是風景明朗,
深谷裡大白天卻一片幽暗天不亮。
青松翠柏的枝葉在長風中起波浪,
散漫在千溝萬壑間響起濤聲清曠。
大山中正不偏、山中人正直不誑,
險峻山路在他們心中也平坦康莊。
我因此悔恨自己白作一個讀書郎,
到頭來無非是天天在虛名中彷徨。

【言外之意】

讚美終南山的萬壑清風,隱含著厭惡長安的百丈紅塵;讚美山中的人正心平,意味著厭惡城裡的人邪心險。通過對環境和人物的兩相對比,自然引出後悔讀書的心境和對名韁利鎖的反感來。

名山大川,洞天福地,都有其獨特的靈異之氣。靜心一遊,沐浴其中,往往使人神清氣爽、茅塞頓開,一時間脫卻塵思,反觀到自己在紅塵中的狼狽處境,甚至引發對人生真諦的反思與追求。古往今來,有許多人就是從遊歷名山大川而漸起厭離塵世之心,並最終走上出塵入道之路的。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破卻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種薔薇。
    薔薇花落秋風起,荊棘滿亭君自知。
  • 天末怀李白
  • 重陽登高,踏秋祈福,本是古人一樁賞心樂事。然而在唐朝大歷二年(767年)的夔州(今屬重慶奉節),一位霜鬢華髮的病弱文人獨上高台,感受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色:耳畔疾風獵獵、猿聲悠悠,眼前落葉蕭蕭、江水滾滾。
  • 三國時期有一位「醜妻」,頗爲聰慧,即曹魏大臣許允的妻子阮氏。唐 周昉《仕女圖》。(公有領域)
    元稹悼亡韋氏詩,通首說得哀慘,所謂貧賤夫妻也。「顧我無衣搜畫篋,泥他沽酒拔金釵」,言其婦德;「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言其安貧。俸錢十萬,僅為營奠營齋,真可哭殺。
  • 《人日》一詩,通過寫景,表達了冬去春來,萬物生機勃發的景象。面對雪霽後的晴天,又恰逢「人日」,所以常人舉辦各種活動來慶祝;修行之人不可能像常人那樣興高采烈,而是用「閒吟曠士懷」來抒發自己的襟懷。
  • 皮日休的這首《館娃宮懷古》,前三聯都是描寫館娃宮遺蹟的荒涼景象,尾聯則是表達了對吳王夫差因女色而滅國感到不值。同時,皮日休對越王勾踐利用美色打敗吳國的事情也頗有微詞,他在《館娃宮懷古五絕(其一)》詩中寫道:「越王大有堪羞處,祇把西施賺得吳。」
  • 人說紅塵世間原本就是一個大的名利場,待久了能有幾人不會被誘惑沉淪。守住純淨的初心,感受自然之法的圓容殊勝,自在逍遙、洒脫不羈又是一種怎樣的境界呢?胡令能正是借小兒垂釣的童真視角,為我們展現了如何看淡名利把持本性,清淨無欲的純美內心畫卷。
  • 茫茫的大江南北,走正道,有時候反而事情難辦成。榆莢形如銅錢生在樹上,楊花如玉屑灑落在街頭。
  • 他從官場走來,撣去一身功名浮華,暫別塵世樊籠的束縛與喧囂。他向深山而去,迎來十方松風水月,靜看桃源仙境的清新與生機。這是他安身處世的一幢居所,也是他修行求道的一片淨地。他,篤志修禪的王維,在這座隱士輩出的終南山購置別業,從此往來於鬧市與山野之間。
  • 《酬皇甫郎中對新菊花見憶》主要是為了答謝皇甫曙的宴會邀請創作的,到尾聯才算是正式答應了赴宴。白居易是依照古禮的要求這樣寫的。《禮記‧曲禮上》:「凡與客入者,每門讓於客。客至於寢門,則主人請入為席,然後出迎客。客固辭,主人肅客而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