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开云体育被查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紅樓夢——金陵十二釵》郵票

font print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12日訊】 十八世紀中葉,我國偉大作家曹雪芹創作的《紅樓夢》,是我國古代最优秀的長篇小說,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件瑰寶。

  曹雪芹(?一1763或1764)是我中國人民熟悉的作家,他披星戴月,含辛茹苦,伏案十年,從事《紅樓夢》的創作,先后增刪五次,不幸中道貧病而卒,年未及五十,全書遂未成。現在流行的一百二十回本《紅樓夢》的后四十回為高鶚所作。

  為反映中國這一古典文學名著,郵電部于1981年11月20日和l982年4月24日分兩批發行了《紅樓夢——金陵十二釵》特种郵票一套,共十二枚,均為彩色影寫版印制。同時還發行了小型張“紅樓夢——雙玉讀曲”。原畫作者劉旦宅,郵票 設計者潘可明。

  劉旦宅今年五十四歲,畫《紅樓夢》人物畫已近三十年了。五十年代初,他創作了連環畫《史湘云》,以后又用年畫形式畫過四條屏和單張《紅樓夢》人物圖。后來他又創作了國畫畫冊《石頭記人物圖》、《紅樓夢故事圖》,也畫過十二金釵的月歷。但畫上郵票,在劉旦宅還是第一次。

  這套郵票布局得當,畫面簡洁,人物形象突出。畫面上身世地位大相徑庭、性格志趣迥然相异的十二金釵,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對《紅樓夢》中的主要人物賈寶玉和林黛玉,畫家作了巧妙的安排,把寶黛相依,悄讀《西廂記》的故事情節,繪制成了“紅樓夢——雙玉讀曲”小型張。畫面以盛開的桃花為背景,配以几座樓台亭閣。在一片春意盎然的气氛中,林黛玉談裝素抹,賈寶玉披紅著錦,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取得了比較理想的藝術效果。這套郵票被評為“一九八一年最佳特种郵票”。

  長達一百二十万言的《紅樓夢》,是中國封建末世的歷史畫卷。它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要線索,著重描寫賈家榮、宁二府由盛到衰的過程。作者用十分精湛的現實主義筆力,對封建統治階級作了深入膜里的藝術解剖,并令人信服地展示出這個階級的腐朽本質及其必然走向沒落的命運,為那個沒落階級、沒落時代,奏起了一闋音調悲沉的挽歌,但是曹雪芹的天才,不權在于暴露,同時還在于肯定,肯定反封建的人的美,反封建的愛情的美。作者除傾注心血塑了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兩個具有叛逆性格的典型形象,滿腔熱情地歌頌他們思想一致、志趣相投、生死不渝的反封建愛情外,還成功地塑造了數以百計的典型人物形象,顯示了卓越的藝術才華。(世界藝術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修煉會走火入魔的說法在社會上流傳很廣,大家主要是從藝術作品中看來的,這些藝術作品中就包括《紅樓夢》。《紅樓夢》中關於妙玉修煉曾經走火入魔的事,流傳甚廣,流毒甚廣。
  • 大家知道,《紅樓夢》中經常提到兩座廟:“鐵檻寺”和“饅頭庵”。這座鐵檻寺實際上是賈府的家廟。“原來這鐵檻寺原是宁榮二公當日修造,現今還是有香火地畝布施,以備京中老了人口,在此便宜寄放。其中陰陽兩宅俱已預備妥貼,好為送靈人口寄居。……原來這饅頭庵就是水月庵,因他廟里做的饅頭好,就起了這個渾號,离鐵檻寺不遠。”(《紅樓夢》第15回)曹雪芹這里對“饅頭庵”得名的解釋:“因他廟里做的饅頭好,就起了這個渾號,”我認為這种解釋是錯誤的,其實“饅頭庵”的得名不是這么回事。
  • 《紅樓夢》裡有句話:“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子孫誰見了”。天下的父母都希望子女成材,而且通情達理。可是怎樣才能如願以償呢?
  • 謝敷是有才德的隱士,宋景公是賢明的國君。
  • 十年間不經科舉,方觀承從一文不名成封疆大臣。(古瑞珍/大紀元)
    在祖父、父親被貶謫到黑龍江時,方觀承還只是個少年,但他與兄長每年輪流去塞外看望祖父、父親,徒步往返萬里。有一年,他輾轉先去了浙江寧波,打算找一個富裕的親戚借點錢再北上。
  • 都說水火無情,當人們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房子被大火無情的焚毀時,那種聲嘶力竭的悲慟實在難以形容。可歷史上,卻記載了不少「反風滅火」的故事,它似乎在向人們訴說著,大火並非無情之物。
  • 公元1127年,趙宋的年號從「靖康」改為「建炎」。宋高宗登基稱帝,歷史正式從北宋過渡到南宋。20多歲的新天子,對金人是戰是和仍然是舉棋不定的態度。同樣年輕的岳飛,卻呈上一封言辭懇切、情感激越的奏章。
  • 司空圖預先挖好墓穴,沈彬的墓中有燈火等候。
  • 「白髮滄浪上,全忘是與非。」在水邊隱居的高人,經常親近自然,日常活動都能保持心態純淨。徐明義畫集8—世外(彩墨)局部(徐明義 提供)
    誰是古今「茶神」「茶聖」呢?愛好茶道之人都會想起陸羽(字鴻漸、季疵,公元733年-804年)。在千年前,陸羽的足跡踏遍中國種茶名山和名泉,進行實地調查研究,並將所得結果作成了《茶經》傳世,開導後人茶文化的風尚流傳至今,並使得中華茶道成了世界茶文化的經典。陸羽對茶的研究為何能脫穎而出留下千古的功業呢?陸羽是怎樣和茶結緣的呢?冥冥中好像上天已經為茶神安排了他不同凡響的一生。一起來探索陸羽的生命之《歌》!
  • 在現代社會,已有醫學研究者表示,「人體的每一系統、每一器官都是造物主的傑作。」西方宗教人士也認為,人的身體「不只是化合物組成」,「而是上帝別出心裁的創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