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小孩誤吞異物應儘速送醫取出異物

font print 人氣: 30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2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郝雪卿台中市二十一日電)台中市澄清醫院腸胃科主治醫師何士奇今天表示,電視播放特技表演吞針、吞碎玻璃,讓人看了心驚膽跳,小孩子如果加以模仿,問題就大了;在他為小孩子取出吞入異物的病例中,有時會聽到家長埋怨這種特技表演的負面影響,可能造成小孩子的錯誤模仿。

小孩子吞入異物的大部分病例都屬於誤吞,在門診中,何士奇最常碰到的是嬰兒及幼童誤吞了硬幣、大頭針、迴紋針、電池、圍棋等物品。對大孩子的吞入異物,有些家長則認為小孩子在看了某些吞異物的節目後,糊裡糊塗加以模仿造成。

何士奇表示,坊間吞針、吞碎玻璃的特技表演,可能是一種魔術,用可以消化的東西做成像針、像玻璃,再予於吞下,如果吞下真的針或玻璃,腸胃沒有不會受傷的道理,但看在懵懂的小孩子眼裡,就像真實似的,一旦加以模仿,是會鬧出人命的。

何士奇說,一名四歲的小女孩看電視表演後跟著吞下迴紋針,也有一名幼稚園的小朋友曾表演吞圍棋子,都被家長或老師送到醫院取出異物。

就吞入異物而言,有些異物會經由胃腸的蠕動,由大便排出,但有些卻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如潰瘍、出血、穿孔等。何士奇說,像尖銳的東西、具腐蝕性的物品,較易發生併發症,須趕緊取出;而直徑太大不易由腸道排出的異物,也應儘速取出。

何士奇指出,因內視鏡及工具的進步,大部份吞入的物品都可以取出,但是還是常遇見一些較困難得情況,如小兒需要施行麻醉才能順利進行內視鏡檢查,麻醉本身就有危險性。

有些人是在進食時吞入異物,或吞入後再吃東西想把異物排除,這種情況常造成異物被食團所覆蓋,不易找出。又如太大的異物,太尖銳的東西,在取出時要小心狹窄處的受傷。

何士奇表示,他見過有一位精神患者,把紙鈔、五十元、十元、一元硬幣全吞下肚子,費了好大的工夫才以內視鏡挾出,光是硬幣算一算有一百多元,紙鈔就任其排出,這是較奇特的病例,這名病患也被轉往精神科治療。較嚴重的病例是以內視鏡或X光檢查發現異物已進入腸道,則要密切追蹤X光片,以確定異物是否排出,如發生腸阻塞、出血、穿孔等狀況,則要立刻以外科手術處理。何士奇呼籲,不論因何種緣故吞入異物,最好儘快到醫院取出,以免因延誤取出時機而造成嚴重的併發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剖腹生產的媽媽們擔心留下醜陋的疤痕嗎?或想在酷熱的夏天裡,穿著比基尼泳裝下海玩水、及目前流行的超低腰牛仔褲自信的露肚皮嗎?現有廠商推出「剖腹產專用美容膠帶」,只要持續黏貼三至六個月,就可有效淡化手術疤痕。台北醫學院婦產科醫生簡逸毅指出,剖腹產的傷口因深及真皮層而產生疤痕,造成的傷口約九到十二公分,人體會從真皮層增生膠原蛋白,形成組織來癒合傷口,一旦組織增生過多,就會突出產生疤痕,因此手術後的疤痕,是無可避免且無法消除的,僅能透過手術的改善及事後的照護,淡化改善疤痕。美商3M公司行銷企劃主任彭寄峰表示,根據調查,在無健康疑慮的情況下,選擇剖腹產的台灣孕婦,主要原因分別是,怕痛希望縮短生產時間、高齡產婦、選好時辰;而剖腹產比率逐年升高,產後照護疤痕需求也增加,因此,設計出針對亞洲人剖腹產傷口大小的專用美容膠帶,除可避免傷口擴張、裂開外,還可抑制膠原蛋白過度分泌所產生的肥厚型疤痕。
  • 罹患巨乳症的黃姓高二女生原本擁有H罩杯的雙峰,造成她頸酸背痛、運動及生活上的種種不便,經高雄市開業整形外科醫師曹賜斌為她進行縮乳手術後,才解決她身為「波霸」的困擾,黃女今天為「乳大不是福」現身說法。十六歲的黃姓少女說,她不但不容易買到合身的胸罩,就連彎腰等簡單的動作也很困難,稍微多動一下身體,就會感到氣喘噓噓,而且經常會頸酸背痛,不論走路或跑步都會喘,活動範圍受到限制,生活上處處遇到難題。
  • 連日高溫,戲水成為大家的最愛,台中縣光田綜合醫院眼科醫師陳平芬今天提醒民眾,近來門診中感染結膜炎的患者有增加的趨勢,流行性結膜炎傳染力極強,民眾應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避免到環境不佳且未充分消毒的泳池游泳,以免感染。陳平芬指出,急性結膜炎好發於夏季,可能是夏季高溫酷熱,人們參與水上活動機會增加;雖然一般泳池會加氯氣消毒,但不會殺死致病病菌,病菌即以水為媒介來傳染,如果泳池中有人感染了病菌,抵抗力較弱者就極易受感染。 
  • 在男女肌膚構造大不同的情況下,男性最好能建立自己買保養品的習慣,且盡量不要男女共用保養品。綺顏皮膚科診所醫師詹育彰表示,對男性的保養需求而言,並不需要過於複雜的保養程式,最簡單為清潔、保濕、防曬、鬍後保養。
  • 衛生署豐原醫院今天為一名大腹便便的婦女手術取出一個直徑達三十公分、重六千公克的罕見卵巢巨瘤,堪稱建院以來最大的「巨瘤」,醫護人員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四十餘歲、已婚且生育過的李姓婦女,日前至豐原醫院婦產科黃元德醫師門診時表示,最近身材實在走樣得有些離譜,腹部越來越大,像懷孕七、八個月。
  •  刀傷、燙傷不能擦「面速利達母」,否則會妨礙皮膚表面呼吸作用和滲出液排泄,反而讓傷口惡化?皮膚科醫師指出,這是斷章取義的說法,是否能使用這類藥膏,須視傷口污染程度、傷口位置和創傷嚴重程度而定。
  • 自由時報記者王昶閔◎報導
     鼻子癢不舒服,小朋友挖鼻孔挖到流鼻血很常見,但如果流鼻血頻率過高,最好進行檢查,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門診,最近就出現一名小朋友鼻血流到幾乎貧血,醫師檢查後發現,原來與過敏性鼻炎有關。
     北醫耳鼻喉科主任李飛鵬表示,這位小朋友因長期鼻子過敏,養成挖鼻孔習慣,動不動就流鼻血,家長原本不以為意,最近孩子竟一連五天反覆大量流鼻血,出現貧血症狀,檢查發現,鼻中膈黏膜組織有糜爛現象。
     李飛鵬說,鼻黏膜被摳破,癒合後結痂,又會阻礙呼吸,讓小朋友想挖鼻孔,形成惡性循環。
     他表示,這類過敏兒流鼻血很常見,嚴重時必須以雷射或電燒燒灼鼻黏膜血管,使之癒合止血,再配合抗過敏治療。
     鼻子為什麼會過敏?李飛鵬解釋,具過敏體質者免疫系統敏感,當環境中的過敏原接觸到鼻黏膜,會引發肥大細胞反應,分泌組織胺等化學介質,刺激血管膨脹,促進腺體分泌,所以會出現鼻塞、流鼻涕等過敏現象。
     他表示,過敏性鼻炎患者有增加趨勢,要改善過敏現象,可使用藥物治療,常用藥物包括減充血鼻噴劑、抗組織胺與類固醇;同時也可選擇進行減敏治療。
     李飛鵬提醒,類固醇與第二代抗組織胺藥物效果佳且副作用較不顯著,但若使用減充血鼻噴劑就得小心副作用。
     他說,這類鼻噴劑主要成份是麻黃素或腎上腺素,可促進血管收縮,減緩過敏症狀,他建議一天早晚各噴一次就夠了,也別連續使用一周以上,因為一旦使用過量,藥效會逐漸減退,到最後不噴就會鼻塞,鼻黏膜將出現反彈性充血腫脹,形成藥物性鼻炎,嚴重時須以手術治療。
     除藥物治療外,李飛鵬也提醒,過敏性鼻炎患者應該作息正常、多運動、少熬夜,同時忌吃生冷或不新鮮的甲殼類食物,才能降低過敏體質引發的不適。
  • 一項調查發現,狐臭、汗臭、腳臭分別是夏天最令人難以忍受的臭味,書田診所皮膚科醫師蔡長祐表示,有汗臭或腳臭問題的民眾,應該選擇吸汗透氣衣料,同時對症下藥,針對引發臭味的原因積極治療。蔡長祐表示,想要預防狐臭、汗臭,有流汗時應儘速將汗水擦乾,平日穿著吸汗透氣衣服,適時噴撒止汗劑,腋毛較多者,最好除毛。問題較嚴重卻害怕動手術的患者可選擇「放射電燒灼術」,沒有傷口,不需休息,可成功降低狐臭的比率達百分之九十以上,不必受開刀之苦。
  • 為使民眾抗SARS捐款發揮最大功能,行政院決定成立「財團法人歐巴尼紀念基金會」,不僅紀念全球第一個發現SARS疫情的已故義大利籍醫師歐巴尼(Dr.Urbani),也將利用這筆捐款進行SARS等傳染病的防治、研究工作,及建立國際交流的民間管道。
  • 台北市今天下午的一場雷雨,意外發生民眾被雷擊中事件;根據西園醫院主治醫師江瑞琪表示,這名陳姓男子,下午在華中橋下打球,被雷擊中;送到醫院急救前已死亡,後來電擊搶救,恢復血壓、心跳,雖有生命跡象,但是意識依舊昏迷;需要一到三天的觀察。江瑞琪表示,陳姓男子年紀二十九歲,今天下午在華中橋下打球,因午後雷雨,意外遭到雷擊;送到醫院急救的時間是下午三時二十二分,當時已經死亡。他並說,後來電擊搶救後,目前心跳已經恢復每分鐘九十下,血壓約是一百五十毫米汞柱,已恢復生命跡象;但因意識昏迷,通常都需要一到三天的觀察期;而家屬也都已獲知情況,已到醫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