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 行善事 命運改

--唐宰相裴度的故事
史然
font print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2日訊】 冥冥之中,我們的命運隨著我們每個人呱呱落地來到這人世間,就已定好了。看起來我們的命運已不為我們自己所掌握,實際上,命運是由我們自己主宰的。當我們用善念來主掌我們的言行,命運就會隨之而變。這就是為什么劉備臨死時告誡儿子阿斗說:“莫以惡小而為之,莫以善小而不為”。裴度的故事即是對這一古訓的最好的詮釋。

唐朝中書令晉國公裴度,長得又瘦又小,沒有貴相,屢屢在功名場上受挫,他自己頗為疑惑。當時正好有個相面的人在洛中,很為士大夫們所推崇。裴度特意拜訪了他,向他詢問自己的命運,相面的人說:“郎君你的形神,与一般人稍有不同。如果不作達官貴人,就會餓死。現在我還看不出來貴處,可再過些天來訪,我給你細細看看。”裴度應允了。

有一天,他去游覽香山寺,徘徊于走廊和側房之間。忽然看見一個穿素衣的婦女,把一個提袋放在寺廟的欄杆上,祈禱祝愿了很長時間,瞻仰拜謝之后就离去了。過了一會儿,裴度才看見提袋還在原處,知道是那個婦女遺留下來的,遂考慮追上送給她,可已經來不及了,于是就將提袋收起來,等待那婦女再返回來時還給她。太陽落山了,仍不見那婦人回來尋找遺物,裴度就帶著它回到旅館。

第二天早晨,裴度又帶著那提袋去香山寺,寺門剛開。他看到昨天那個婦女急急忙忙跑來,茫然失措,那惋惜長嘆的樣子,好象有什么意外的災禍。裴度就迎上去問她出了什么事。那婦女說:“我的父親沒有罪被拘押起來,昨天有個貴人給我二條玉帶,一條犀牛帶,价值一千多串錢,打算用它來賄賂主管的人,不幸丟失在此,看來我老父親就要大禍臨頭了。”裴度很同情她,又仔細地追問那東西的顏色,她都說對了,裴度遂將那提袋還給了她,那婦女哭著拜謝,請裴度留下一條玉帶,裴度笑著回絕了她。

不久,他又回到相面人那里,相面人仔細審看之后,聲色大變,惊嘆說:“你一定做了善事,積了大德,前途不可限量,這不為我所知了。”裴度即將前几天的事告訴了他。

裴度后來果然位極人臣。

注:元代關漢卿以此故事為題材作元曲《裴度還帶》。

( 資料來源:《太平廣記》)

(正見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南朝宋高祖平定了東晉的桓玄後,讓劉毅做撫軍荊州刺史。劉毅到荊州,就召見牧牛寺的寺主。說寺主藏匿了桓玄家的兒子慶在寺裡做和尚,殺了寺主和另外四個僧人。後來,劉毅夢見被殺的和尚說:“你為什麼枉殺我們!我們已經向天帝稟告,恐怕你也活不多久了。”
  • 編者按: 天災象一面鏡子,反映出的人間百態,真与偽,善与惡,無不纖毫畢現。為民造福者有之,瞞災不報者有之、視災而不見者有之……
  • 為世代傳頌的“貞觀之治“,在中國歷史上獨領風騷,無与倫比。究其因,則是因為唐太宗的圣德所為。以下兩則貞觀初期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將一個為民而懮而思的具成湯王之德的君王呈獻在我們面前。
  •  周瑜始終力挺少主孫權,朝「南面稱霸」的目標奮勇前行,而在國家面臨曹操數十萬大軍的存亡之際,周瑜力排眾議,一力承擔對抗超級霸主曹操大軍的重責大任。
  • 眼見周瑜治軍冷靜嚴謹,拿捏兩國分寸,進退之間,絲毫不差,劉備內心大為驚嘆,深感敬佩。
  • 在朝廷眾臣面前,周瑜不疾不徐地分析勝敗關鍵。話畢,隨即自薦:只需三萬精兵,就足以抵抗曹軍。 周瑜的一席話,令眾人精神大振。當下,孫權心意遂定,正式拍板連蜀抗曹。劉備與孫權順利結盟,決定共同攜手打一場以寡擊眾的世紀之戰。
  • 魯肅立即動身親赴荊州與劉備聯絡。相傳他騎上一匹白馬,沿著長江西奔。白馬馱著主人跋山涉水,日夜兼程,鐵蹄都磨破了。
  • 建安五年,孫策去世前,解下身上的印綬交給二弟孫權說:「率領江東將士,與天下爭戰,你不如我;但是,舉賢任能,使人才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就不如你了!」孫策逝世,十九歲的孫權繼位為吳侯。
  • 一直以來,周瑜似乎對於功名沒有太大興趣,好像更樂於待在叔叔周尚身邊打雜,彷彿唯一需要做的正事就是幫助孫策征戰江東。
  • 那年,少年周瑜特意前往壽春造訪孫策。兩位少年英雄一見如故,原來,周瑜與孫策同年,周瑜生日只比孫策小一個月,第一次見面,兩人就相談融洽,意氣相投,結下奇妙的緣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