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心侍女相約再世緣 唐名臣韋皋感悟輪迴來生

天星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1636
【字號】    
   標籤: tags: , , ,

唐朝名臣韋皋字成武,京兆萬年人。貞元初(公元785年)德宗皇帝命韋皋為劍南西川節度使,以幫助西南地區解決民族矛盾紛爭。韋皋治蜀,政治清明。韋皋六十歲去世後,蜀地百姓感念他,多於家中掛其畫像祭拜。

樂山大佛建造完成,韋皋也扮演了關鍵角色。唐玄宗開元初年(713年)凌雲寺的海通和尚發起造像樂山大佛,幾經停工,直到唐德宗貞元十九年(803年),才由韋皋完成,歷時九十年。

韋皋一生除了為眾人所知的為政事蹟外,相傳他與仕女玉簫有一段曲折的愛情故事,他也從中領悟生命的輪迴與來世。這段經歷被元代的喬吉改編為《玉簫女兩世姻緣》(簡名作《玉簫女》);清舉人李雯《菩薩蠻憶未來人》有詞:「心事兩朦朧,玉簫春夢中。」清革命志士秋瑾則有詞云:「但恐玉簫難再,愁煞韋皋。」

年輕時的韋皋到江夏旅遊,住在姜郡守家中。姜家有個兒子叫荊寶,雖對韋皋以兄相稱,但是待他恭敬侍奉的禮數,就像對待父輩一樣。荊寶有個小丫環叫玉簫,才十歲,荊寶常常令她去侍奉韋皋兄。玉簫也樂於服侍韋皋。

兩年之後,姜郡守建議韋皋進京求官,但因家裡負擔太重未能成行,韋皋便遷居到頭陀寺中。

荊寶仍時常要玉簫到寺裡去侍奉韋皋。日久天長,玉簫也漸漸大了,兩人之間便萌生了愛慕之情。這時,廉使陳常侍接到韋皋叔父的來信說:「侄兒韋皋長期客居貴郡,懇切盼望他回家省親。」

廉使閱信後,為韋皋準備搭船回鄉所需的盤纏和用品。又恐他遲遲不肯啟程,便請荊寶與玉簫不要與他相見。

韋皋啟程當日,舟船停在江岸,廉使催促船夫快快起航。韋皋頻頻拭淚,依依不捨,於是修書以別荊寶。沒想到,荊寶與玉簫卻一塊趕來,韋皋頓時悲喜交集。荊寶要丫環玉簫隨船前往,沿途侍奉韋皋。韋皋顧慮這樣會使玉簫離家時間太長,所以一再推辭。

臨去前,韋皋對玉簫許下約定:「少則五載,多則七年,我即來娶玉簫。」韋皋留下玉指環一枚,又遺詩一首贈給了玉簫。

五年過去了,仍不見韋皋,玉簫便於鸚鵡洲默默祈禱。又過了兩年,到了第八年春天,玉簫嘆道:「韋皋郎君一別七年,肯定不會歸來。」於是絕食而死。姜家悲憫她的節操,將那只玉指環戴在她的中指上,一同殯葬。

後來韋皋封官加爵,朝廷派他鎮守西蜀。

韋皋到任三天,就重新審問監獄裡的囚犯,為冤假案錯案平反昭雪,共牽連了輕、重罪犯近三百人。

其中有一個人,身載重枷上堂審理時,偷偷看了看審判官,悄悄自語道:「僕射是我當年的韋兄。」於是大聲道:「僕射!僕射!還記得當年姜家的荊寶嗎?」韋皋說:「記憶猶新。」

「我就是他!」荊寶答。

韋公道:「你犯了何罪而受此重刑?」答道:「我與韋兄分別之後,很快便以明經科應舉及第,又被選為青城縣令。家人不慎,誤將公署房舍及倉庫牌印等燒毀,於是被定罪入獄。」

「家人犯罪,並非你的過錯。」韋公說罷,當即為他雪冤,歸還他縣令的官印,並將處理意見呈報眉州刺史。刺史發下命令,暫不讓其赴任,讓他暫且留作韋皋的賓客幕僚。

時值戰亂甫停,百廢待興,公務繁忙,一直過了幾個月,韋皋才問起玉簫的下落,荊寶說:「僕射上船當天,與她相約,七年為限,必來娶她。您逾期不至,她便絕食而終。臨終之前,玉簫留下一首《留贈玉環》詩道:『黃雀銜來已數春,別時留解贈佳人。長江不見魚書至,為遣相思夢入秦。』」韋皋聽罷,頓感悲涼,哀嘆不已。

自此之後,他刻苦抄寫經書,廣修佛像,借以報答玉簫一片夙心。他時刻思念玉簫,只恨無緣與她再會。當時有個祖山人,擁有方士「少翁」的招魂之術,能讓逝者與親人見面。他請韋公齋戒七天。

在一個月光朦朧的深夜,玉簫飄然而至。見到韋皋後,她施禮致謝道:「承蒙僕射寫經造像的幫助,十天之後我將托生降世。再過十三年,便可再次成為你的侍妾,以謝鴻恩。」臨去之前,她又微笑著說道:「丈夫薄情,令人死生相隔啊!」

後來,韋皋因治理隴右地區有功,在唐德宗執政的二十幾年間,一直奉命治理西蜀。由於年資深,官職連連進升,直至中書令。在他治理西蜀期間,各地無不服從依順,西南各族也都人心歸附。

一年,韋皋過生日舉行慶典,有一少女歌姬為他歌舞,名字也叫玉簫。韋皋仔細一看,乃是姜荊寶家那玉簫啊,其中指上隱隱約約地有一個肉質的指環,與當年分別時所贈的指環無異。

韋皋慨然嘆道:「我終於懂得了生與死的區分,就是一『來』一『往』。那年玉簫所說的話,現在驗證了。」

資料來源:《太平廣記》

──轉自正見網 #

(點閱輪迴轉生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王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編者按:人与人相識、相遇源于一個“緣”字。談緣离不開“輪回轉世”。這個系列中關于“輪回轉世”的故事來自中國古代的典籍,希望我們能從這些故事中得到啟發,善待我們遇到的每一個人。
  • 僧人說:“你的過錯發生在你教弟子的講堂之上,你大講異端邪說,歪曲佛經真義,使弟子們產生疑惑。雖然你講經的聲音渾厚響亮,但始終不能修成正果。你身斜影歪,所以得到如今的報應。”
  • 山本是日本与德國日爾曼血統混合的后裔,他的血液中似乎天生具有好戰斗勇的成份,一旦与別人爭論到不可開交時,他就一頭撞到牆上去,立即不省人事,所以,每當他快要做出那極端之極的舉動時,大家都因為不愿意承擔以后的那些送醫院、找醫生、叫警察的麻煩,都讓著他不再与他爭執。時間久了,他就以為天下無敵手。

  • 前進士文澹非常有德行,人人都很推崇他。在他三、四歲時,能憶起前生之事。文澹的父母先前有過一個儿子,五歲時就跟大人們吟誦詩書,非常聰明伶俐,但不知是何故,失足墜入井中身亡。
  • 人與人相識、相遇源於一個“緣”字。談緣離不開“輪迴轉世”。這個系列中關於“輪迴轉世”的故事來自中國古代的典籍,希望我們能從這些故事中得到啟發,善待我們遇到的每一個人。
  • 人與人相識、相遇源於一個“緣”字。談緣離不開“輪迴轉世”。這個系列中關於“輪迴轉世”的故事來自中國古代的典籍,希望我們能從這些故事中得到啟發,善待我們遇到的一切。
  • 巧的是,公子摔下馬時,正好碰上老和尚靈魂。這番靈肉合一後,世家公子便慢慢地甦醒過來。
  • 十年間不經科舉,方觀承從一文不名成封疆大臣。(古瑞珍/大紀元)
    在祖父、父親被貶謫到黑龍江時,方觀承還只是個少年,但他與兄長每年輪流去塞外看望祖父、父親,徒步往返萬里。有一年,他輾轉先去了浙江寧波,打算找一個富裕的親戚借點錢再北上。
  • 王七收下師父給的盤纏,準備離去時,道士提醒他說,「你回去以後,要好好的修身養性,否則這套本事就不靈了。」
  • 楊延昭傳奇——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清玉/大紀元)
    在玉皇殿主陣失利後,王蘭英、楊延昭及穆桂英率領將士一度攻下玉女、銅光等數十陣,並成功讓黑水、西夏國軍士倒戈投向宋營,然而此時遼國蕭太后前來親自坐鎮,遼軍士氣大增,宋遼雙方互有勝負,戰況陷入膠著狀態長達數月之久,宋軍諸將士苦思對策,始終難有進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