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得找個落腳地﹑尋個方便掛電話的地方纔能行不是﹖再等會兒﹐一准來。”老保姆接話道。
“他們倒是不急﹐只是急了家裡人……”祖母抱怨起來。
“那可是你們肚子裡面盛不下油﹐沉不住氣﹔就是急出瘋漢病來﹐也怪不了人家。”老保姆搖脖子和頭調侃道。
“說得也對﹐就是我們都急出病來﹐那兩個瘋漢也不知急。我們再等兩小時﹐還不來﹐就不等了﹐都休息。哎﹐兩小時﹐能做點什麼呢……”祖母接話說。
老保姆道﹕“不如把你手裡的書讀點﹐我當個故事聽。”
“這可不是《聊齋》﹐這是詩詞﹐毛主席寫的﹐我上次教你的句子﹐你記住了﹖來﹐來﹐我考考你看看。”祖母拿過書翻找。
“嚇﹐記不得了﹐早當紅薯吃了﹐”老保姆搖頭說。
“來﹐試試嗎﹐我說你解﹐“ 兩個人就一問一答的考開了﹕
“第一個﹐眾志成牆﹖”
“眾志成牆就是﹐大傢伙一個心眼﹐就能象牆一樣結實﹐力氣大。”
“算對﹐五分﹐第二個是﹐什麼叫黃鶴樓﹖”
“有個叫子安的神仙騎了個黃鶴﹐經過一個樓﹐這個樓就叫黃鶴樓了。”
“嘿﹐又一個算對﹐真行哩﹐最後一個﹐馬蹄聲碎﹐喇叭聲咽的咽﹖”
“咽﹐想哭﹐心裡酸冷。”
“行﹐意思對。準確地說是悲涼﹐沒白學﹐今個念個……”祖母低頭翻書。
父親合上手裡的書饒有興趣地在一旁觀考。這時就插話說﹕“那本《聊齋》大姨聽得來勁嗎﹖媽﹐你記得王麻子嗎﹖我們學校的老師﹐就那個告訴我老太太一定愛聽《聊齋》﹑《封神演義》借給我這本書的。”
還沒等父親說完﹐祖母就怒道﹕“現在的小孩子真是不知規矩﹐挺好個老師﹐就是臉上有些麻點子﹐都叫人家王麻子﹐不叫人家王老師﹐你是想掌嘴了吧﹐小桐﹖”
父親連忙改口道﹕“就是那個王老師……王老師自我介紹時說的﹐我的真名字叫王有貴。我活了這麼多年還沒有過尊貴。小時家裡窮﹐得了天花沒錢治﹐留了一臉的疤。我又有了個常用名﹐叫王麻子﹐你們叫我啥名我都不在乎﹐就是得好好學我的課﹐讓我有臉見你們的爹娘就行了﹐背後叫他王麻子﹐他知道了﹐真的不生氣。”
“他大姨﹐聽見沒有﹐氣不氣人﹐越不讓他叫﹐他叫得越歡﹐不長記性呢﹗老師教這麼些沒家教的學生﹐生氣還不氣死了。”祖母沒等父親說完就嚷起來。老保姆就爬起來﹐拾了只鞋﹐拋過去打父親﹐嘴裡訓斥﹕“叫你改不了嘴﹑叫你不積口德﹑打你個沒記性。”
父親哎喲了兩聲討饒說﹕“好﹐好﹐王老師﹑王老師﹐他前陣子栽跟頭了﹐栽在小徐那小子手裡……我給他解的圍。”
兩位老人聽父親這麼一說﹐立時停了正進行的訓罰。祖母道﹕“行了﹐以後長記性了……那個王老師怎麼了﹖”
父親就一五一十地認真講起來。(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