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香港Rapp- 线上博彩全攻略

不可輕視嬰幼兒的咳嗽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9日訊】
咳嗽是一種正常的生理防禦反射,是人體自行清除呼吸道髒物的唯一辦法。從解剖上看,人的呼吸道粘膜上有無數的纖毛,這些纖毛不分晝夜地來回擺動,像掃帚一樣不停地把吸入呼吸道的灰塵、异物及各種微生物清掃到喉頭,到喉頭就靠咳嗽把它清掃出去。如果嬰兒晨起有幾聲的輕度咳嗽,這是生理現象,不必管它,讓它把髒東西咳出去。如果出現以下的徵象,家長就應該引起注意和重視了。
  
  1.咳嗽時有破竹聲,幷逐漸加重,吸氣時喉頭有鳴笛聲,這可能是喉炎的徵象。
  
  2.若咳嗽夜間加重,持續咳十幾聲,喘不過氣來,最後還伴有吸氣性鶏鳴樣回聲,就得當心孩子是否患了百日咳。
  
  3.咳嗽時嗓子裏有喘息聲,呼吸急促,表情痛苦,這時要想到孩子是否患了哮喘性支氣管炎。
  
  4.久咳痰多,經常咯血,應該想到孩子是否得了支氣管擴張症。
  
  5.咳嗽長年累月,發作頻繁,要小心這類小兒中有一部分會形成支氣管哮喘。
  
  6.咳嗽伴有流涕、發燒,托兒所、幼稚園的小兒中均有共同的症狀,應想到是某種傳染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有時也可能是某種呼吸系統傳染病的前驅症狀。
  
  7.夜間比白天咳得厲害,多爲乾咳,而且次數逐漸增加,無發燒,同時有喘,發病總是在同一季節或同一情况,可能爲過敏性咳嗽。
  
  8.咳嗽的同時伴有高燒,還有氣急、鼻翼扇動和口唇發紺,則應考慮是否患了肺炎。
  
  9.經常乾咳,且逐漸消瘦,夜間汗多,淺表淋巴結腫大、粘連,午後又有低燒,應考慮是否得了肺結核。
  
  10.孩子在玩耍或進食時,突然嗆咳不止,吸氣困難,口唇發乾,可能氣管內誤入异物。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4月4日訊】(中央社記者黃菁菁東京四日專電)西日本新聞報導,由日本福岡的小兒科醫師等組成的研究會調查指出,父母放任嬰幼兒長時間接受電視或錄影帶的洗禮,可能會影響嬰幼兒的語言發展能力,也可能影響小孩將來不擅處理人際關係,脾氣也容易變得暴躁。  這項調查是由九州福岡市的大學教授和福岡地區小兒科醫師學會組成的「兒童與媒體研究會」所完成的。該會於去年針對福岡市內四個月、十個月和一歲六個月大的約三千名嬰幼兒健診情形進行調查。
  • 世界腫瘤流行病學的一項最新資料表明,當前,嬰幼兒惡性腫瘤的發病率正在呈現出逐漸上升的趨勢,大約爲20—90/10萬人,比原來增高了25%。在中國14歲以下嬰幼兒的死亡原因中,惡性腫瘤已經位居第二位。
  • 嬰兒長到1個半月時,一般夜裏都能連續睡6-8個小時。到三個月左右白天和夜晚的節奏已基本和大人一致,班尼現在夜裏還哭,可能是你的看護不對。
  • 旅游時多注意飲食習慣,幷牢記六大建議要項
  • 春天到了,哮喘的發作有所增加。哮喘作爲一種常見的反復發作的肺部過敏性疾病,大多從嬰幼兒開始,隨著社會工業化的飛速發展。環境污染的加劇,發病率逐年上升,一旦得了此病,部分患兒很難徹底治愈。
  • 夏季熱是嬰幼兒時期的一種特有疾病。主要發生于3歲以下的嬰幼兒,發病季節多集中在6-8月份。多以嬰幼兒隨著夏季氣溫升高持續發熱不退、口渴、多飲、多尿、汗閉或少汗爲主要表現。中醫認爲是因爲小兒臟腑嬌嫩,陰陽稚弱,機體調節未臻完善,兼之先天秉賦不足或病後虛弱,患兒不能耐受外界酷暑的熏蒸,暑邪乘虛侵襲而發病。本病病程較長,夏季持續發燒不退可導致患兒抵抗力下降,極易幷發其他疾病和影響嬰幼兒生長發育,故家長必須重視。現介紹幾則治療小兒夏季熱的藥粥方,不妨一試。
  • 母乳喂養到5~6個月以後,由于嬰兒迅速生長發育,母乳中的營養成分已不能滿足其需要。從這時起,應逐漸添加輔食,以補充母乳營養不足及自身的消耗。添加輔食能够逐漸增强嬰幼兒的消化功能,爲逐步向普通飲食過渡打下基礎,也爲斷乳做好準備。
  • 八九個月到2周歲左右的小兒貧血,多因食物中缺乏足够的鐵質引起。多見于從母體中未獲得足够鐵量的早産兒,通常生後八九個月仍以母乳爲主,如不吃些蛋類和魚,就會出現鐵不足,經血液檢查,假如診斷爲貧血,醫生會讓小兒吃鐵劑,在日常飲食上要多吃些海洋魚類、動物血類、或幹魚類、蔬菜等含鐵多的食品。缺鐵性貧血很快就能痊愈,也不留後遺症。以下是常見易致小兒貧血的原因。  
  •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嬰幼兒期常見的營養缺乏症,一般人常稱本病爲“缺鈣”,這是錯誤的,應是缺乏維生素D。
  • 傾聽時,可以表達一些支持行為,如拍肩、給予安慰等。(Shutterstock)
    「聆聽、聆聽。我很想這麼做,但他什麼都不告訴我!」我不知道曾經從多少已經不抱希望的父母口中聽到這句絕望的抱怨。其實,光是打開心房和耳朵並不足以讓孩子說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