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鑒】天災與夏朝的衰亡

林蘭
font print 人氣: 3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4日訊】 編者按:中國的歷史是朝代更迭的歷史。你方唱罷,我登場。千萬個多姿多彩的主角,千千萬萬忍辱負重的百姓。然而,連年起伏的天災似乎是這場大戲的主線。它警示天下;它譴罰違天理之徒。它導演著一代王朝的衰亡,另一明主的興起。

關於夏朝天災,史籍幾乎無記載,僅《竹書紀年》略有涉及。夏朝第十二位帝廑(胤甲)時, 夏王朝開始衰落。胤甲末年,天大旱,氣候酷熱異常。《竹書紀年》記載了這次旱災:「天有襖(妖)孽,十日並出。」古代先民認為高溫、乾旱天氣為妖孽作祟。夏王胤甲就在這高溫、大旱之年死去。

夏朝第十五位帝發七年(約前1627-前1615)的那次地震,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有記錄的地震。「帝發七年陟,泰山震。」 《竹書紀年》在位七年的夏王發,也在這一年死去。

夏朝末朝,又發生過兩次大地震。
「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隕如雨;地震,伊、洛竭。」
「帝癸三十年,瞿山崩。」(均見於《竹書紀年》)

帝癸又名桀,是夏王朝最後一個皇帝。這時夏朝已是危機四伏。但夏桀窮奢極欲,暴虐嗜殺。據《竹書紀年》記載,他「築傾宮、飾瑤台、作瓊室、立玉門」。還從各地搜尋美女,藏於後宮,日夜與妹喜及宮女飲酒作樂。據說酒池修造得很大,可以航船,醉而溺死的事情時常發生,荒唐無稽之事,常使妹喜歡笑不已。民眾的生活則十分困苦,他們每年的收成難得溫飽,更無兼年之食,每遇天災則妻離子散。夏代臣民指著太陽咒罵夏桀說:「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意思是說,你幾時滅亡,我情願與你一起滅亡。

桀性情暴躁,又很殘忍,動輒殺人。夏王朝還有一個大夫叫關龍逢,手捧「皇圖」來見桀。「皇圖」也稱作「黃圖」,是古代王朝繪制有帝王祖先們功績的圖,給後代帝王們看,以便效法祖先們治理國家。關龍逢捧去的「皇圖」繪有大禹治水等圖像,他是要桀效法先王,像始祖大禹一樣節儉愛民,以長久享國;若是像眼下達樣揮霍無度,任意殺人,亡國的日子就不遠了。桀對這樣的忠言不僅不聽,反而將關龍逢殺害,並警告朝臣們說,今後再像關龍逢這樣來進言,一律殺頭。於是賢臣絕跡,勸諫消失,桀愈加驕橫。

就在這種情形下,夏王朝星隕地震,河水斷流。以致後世談到夏末地震時說:「昔伊、洛竭而夏亡!」(《國語.周語上》) 商湯見夏桀已是天譴眾離,遂順天意起兵伐桀。桀死,夏亡。天災是上天對人不遵循天理的警告與懲罰。夏桀多行不義而天亡之。

—–【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翻開中國歷史,當遇到重大災异如蝗災、干旱、慧星出現等時,古時的帝王認為是上天的示警,是對自己統治不滿意的警告,是自己“德不類”,所以要采取“素服”、“避殿”、“撤樂”、“減膳”等措施,以反省,“修德”,甚至還要下“罪已詔”,把導致災禍的原因歸咎于己,讓天下寬恕自己的“失政”于民。這与古時的帝王治國須“以天為宗,以德為本”,“以德配天”的宗旨是一致的。

  • 編者按﹕中華民族是驕傲的民族﹐中國人歷來就有敢講真話的傳統。然而中共建立紅色政權(又稱紅朝)以來﹐歷次政治運動中﹐莫不以謊言為基礎。“紅朝謊言”如洪水猛獸﹐“大躍進”﹑“畝產万斤”讓國人生靈塗炭﹐文革十年冤假錯案無數﹐國家主席被游街批斗,無不是謊言助紂為虐。改革開放以後﹐“紅朝謊言”與時俱進﹐具備更高的技巧和迷惑性﹐並向世界擴散﹕在六四﹑法輪功﹑SARS等問題上......“紅朝謊言”仍層出不窮。古人雲“溫古可以知新”﹐為提高民眾對“紅朝謊言”的免疫力﹐不再受中共喉舌的宣傳蒙騙之苦﹐特刊“紅朝謊言”系列文章。期望“以史為鑒﹑澤被未來”﹐同時鼓勵人們敢說真話﹐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
  •  周瑜始終力挺少主孫權,朝「南面稱霸」的目標奮勇前行,而在國家面臨曹操數十萬大軍的存亡之際,周瑜力排眾議,一力承擔對抗超級霸主曹操大軍的重責大任。
  • 眼見周瑜治軍冷靜嚴謹,拿捏兩國分寸,進退之間,絲毫不差,劉備內心大為驚嘆,深感敬佩。
  • 在朝廷眾臣面前,周瑜不疾不徐地分析勝敗關鍵。話畢,隨即自薦:只需三萬精兵,就足以抵抗曹軍。 周瑜的一席話,令眾人精神大振。當下,孫權心意遂定,正式拍板連蜀抗曹。劉備與孫權順利結盟,決定共同攜手打一場以寡擊眾的世紀之戰。
  • 魯肅立即動身親赴荊州與劉備聯絡。相傳他騎上一匹白馬,沿著長江西奔。白馬馱著主人跋山涉水,日夜兼程,鐵蹄都磨破了。
  • 建安五年,孫策去世前,解下身上的印綬交給二弟孫權說:「率領江東將士,與天下爭戰,你不如我;但是,舉賢任能,使人才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就不如你了!」孫策逝世,十九歲的孫權繼位為吳侯。
  • 一直以來,周瑜似乎對於功名沒有太大興趣,好像更樂於待在叔叔周尚身邊打雜,彷彿唯一需要做的正事就是幫助孫策征戰江東。
  • 那年,少年周瑜特意前往壽春造訪孫策。兩位少年英雄一見如故,原來,周瑜與孫策同年,周瑜生日只比孫策小一個月,第一次見面,兩人就相談融洽,意氣相投,結下奇妙的緣分。
  • 從歷史的預言脈絡來看,魏、蜀、吳三國的分立與建國,是早有預示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