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4月21日訊】油畫《開國大典》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1954年,該畫作為年畫首次出版發行,銷售量就一舉超過了100万份。但是,這幅畫的作者董希文作夢也沒有想到,一幅《開國大典》的油畫竟會將自己同新中國的政治風云如此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當初,他是以一個非常單純朴實的畫家的心情和手筆來描寫新中國誕生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的。
然而,高崗、劉少奇兩位政治人物的命運卻迫使董希文兩次對這幅視若生命的作品進行大改,并永遠失去了歷史的真實。
1952年,中國革命博物館籌委會需要一幅油畫《開國大典》,當時在中央美術學院任教的董希文先生主動承擔了創作這幅作品的重任。他全力以赴地投入創作,從构思到作品完成,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巨幅油畫《開國大典》在社會上產生了強烈的反響。后來,毛主席及党和國家其他領導人一同觀看了這幅作品,并親切接見了董希文。毛主席夸獎這幅畫說:“是大國、是中國。我們的畫,拿到國際上去,別人是比不過我們的,因為我們有獨特的民族形式。”
但是,“高饒反党聯盟”定性后,上級要求董希文修改《開國大典》。他明白問題的嚴重性,沒有多說,就去革命博物館抹去了高崗。因為高崗站在前排最邊上。抹去后构圖差异不大,整體上的藝術效果損失也不大。
“文革”中,董先生被打成反動學術權威。1969年,他被安排在北京鋼厂勞動,非人的折磨,外加翻鐵砂的勞累,使他的胃潰瘍穿孔,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二。1970年董先生被确診為癌症。
1972年,“四人幫”在美術界的代理人強令修改《開國大典》,要求把劉少奇去掉。面對這种情況,董先生疑慮重重:這不是有違歷史真實嗎?這不是有悖藝術家的良知嗎?他感到內心非常痛苦。何況此時他已經到了生命的晚期。在這樣的情況下,繼承父業學了繪畫的大儿子董沙貝要求替父親修改。董希文沒有同意,他說這幅畫是他一手畫的,他要負責到底。在革命博物館,《開國大典》再次被迫失去了歷史真實。
“四人幫”垮台后,原國家主席劉少奇得到了平反昭雪,但董先生已去世多年,再也不能親自在《開國大典》上恢复劉少奇的形象了。1978年,革命博物館決定再次修改《開國大典》,董先生家人不同意再改董先生的原作,于是修改便在臨摹圖上完成。現在,未再修改的原畫收藏在博物館的畫庫里。
一幅油畫《開國大典》几十年來几經修改,命運坎坷。如今我們已經永遠看不到最初的那幅《開國大典》原貌了。一代藝術大師董希文最終未能還原作品,抱憾終生。董希文個人的悲劇命運,也是我們整個民族曲折經歷的一個縮影。(摘自《中國青年報》)(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