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人的修煉故事】 賀知章

梅松鶴
font print 人氣: 19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4月14日訊】賀知章(公元 約659─約744),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是盛唐時期有名的詩人。他與張若虛、張旭、包融合稱“吳中四士”。他的寫景詩清新通俗。他和李白是好朋友,他們都是“飲中八仙”之一。

賀知章流傳下來的詩不多,收錄於《全唐詩》中的只有二十首。其中七首是祭神樂章,三首是應制詩(即按皇帝的要求寫的詩),但僅僅在剩下的十首中就至少有三首堪稱唐詩精品,一直被人們傳頌著。他的《詠柳》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是寫柳的精品,特別是“二月春風似剪刀”一句已成千古名句;他的《回鄉偶書二首》,感情真實自然,語言樸實無華,發自心底,感人肺腑。特別是其中第一首:“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此詩每一個從小學過唐詩的人都能背誦,而其深情厚意卻非人人都能完全體味得到[1]。

公元695年,賀知章進士及第,後來官至秘書監。在大約公元706年前後,他與包括張若虛、包融在內的一批江南來京的文人相好,以“文詞俊秀,名聞上京”[2]。

天寶元年(公元742)時,李白與道士吳筠一起在剡中隱居。吳筠奉皇上詔書進京,李白也因吳筠舉薦而一同前往,後來被授予“翰林供奉”。其間他們拜訪了賀知章。李白把自己寫的一些詩文給賀知章看。讀了李白的《烏棲曲》( 姑蘇台上烏棲時,吳王宮裡醉西施。吳歌楚舞歡未畢,青山欲含半邊日。銀箭金壺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東方漸高奈樂何。),賀知章讚道,“此詩可以泣鬼神矣”。讀了李白的名篇《蜀道難》後,賀知章禁不住揚起眉毛對李白說道:“公非人世人,豈非太白星精耶!”讀過了李白的詩文後,賀知章感嘆地說道,“子,謫仙人也。”(你是從天上貶謫下來的神仙啊。)[3]

賀知章是修道的人,修的是“真”,不能說假話。而且他當時官居高位,詩文也很有名,他不至於、也用不著對一個初出茅廬的李白如此誇獎甚至贊嘆。從後來人們對李白及其詩歌的研究所得結論來看,賀知章確實是一個具有“超感”能力的非凡的人。因此他和李白一見如故、成為好朋友,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而從李白這邊來說,知音難得,能夠在自己成名之前,一眼就看出自己超群出眾詩才的人中,賀知章還是第一個。

他和李白都極其喜歡喝酒,都是有名的“酒仙”。大詩人杜甫的著名詩篇《飲中八仙歌》中第一個就說的是賀知章:“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說他喝醉以後騎在馬上前俯後仰的,就像坐在船上一樣。醉眼昏花地掉到井裡頭,他乾脆就在井底睡著了。常人哪怕喝得爛醉如泥,冷水一噴也就醒過來了,他喝醉了落到井裡也醒不過來,所以夠得上頭號“酒仙”。這杜甫也真會說話,難怪後來名氣很大。

賀知章沒有留下足夠多的詩文,讓人知道他修煉的細節。但從他留下的七首祭神樂章可以看得出來,他不但是個虔誠而嚴肅的修煉者,而且對修煉理論的鑽研也是很深入的[1]。而他最終棄官歸隱並且正式成為道士,則是他多年修煉、道心精堅的明證。

賀知章在86歲時得了一場大病,躺在床上已經完全不醒人事了。但後來死裡逃生,又回過來了,並且上表奏明皇上,請求恩準他回鄉當道士。唐明皇准許了他的請求,並同意他把自己在京城的家捐贈出來作為道觀,還特地賜名“千秋”。又下詔在京城東門設立帳幕,讓百官為之餞行。這還不算,唐明皇又親自寫詩為他送行。詩的序言中說:“天寶二年,太子賓客賀知章,……志期入道。朕以其年在遲暮,用循掛冠之事,俾遂赤松之遊。正月五日,將歸會稽。遂餞東路,…乃賦詩贈行。”唐明皇在詩中寫道:“遺榮期入道,辭老竟抽簪。豈不惜賢達,其如高尚心。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獨有青門餞,群英悵別深。”大概是意猶未盡,又寫了第二首:“筵開百壺餞,詔許二疏歸。仙記題金(竹錄),朝章拔羽衣。悄然承睿藻,行路滿光輝。”[2]

在那個時代,一個人看淡紅塵、轉而入道是一件極平常的事。但象賀知章這樣由皇帝親自出面召集百官為之餞行,並且還寫詩相贈、以壯行色,就很不一般了。實際上,這在歷史上也是一個千古奇觀。

賀知章回鄉後的情況史載不詳,甚至他什麼時候去世也不知道。其實,他去沒去世也沒有人知道。聽說一個人在某時某地死了,結果許多年後又有人看到他,並且與之交談,甚至留下詩文,這種例子在歷史上還不只一個兩個。

註釋:
[1] 《全唐詩》卷一百一十二;
[2] 《唐詩紀事》卷第十七,“賀知章”;
[3] 《唐詩紀事》卷第十八,“李白”。

(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王維是盛唐詩壇上與"詩仙"李白、"詩聖"杜甫鼎足而立的大詩人。後代研究王維的學者亦稱其為"詩佛"。這種稱謂除了有王維詩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維的宗教傾向之外,也表達了後人對王維在唐化詩壇崇高地位的肯定。
  • 大紀元2月23日訊】(中央社記者張聲肇紐約二十二日專電)美國桂冠詩人科林斯(BillyCollins)說他想不出哪一首反戰詩,讓美國人聽得進去;只有經歷過國土淪喪或暴君統治的國家的詩人,才寫得出一流的戰爭詩歌。科林斯接受紐約時報雜誌(TheNewYorkTimesMagazine)訪問時表示,如果要他向布希總統或錢尼副總統推介一首關於戰爭的現代詩,他會推介諾貝爾獎得主辛波絲卡(WislawaSzymborska)的「終與始」(TheEndandtheBeginning)。這首詩的開頭是這樣:
  • 孟浩然(公元 689─740),是盛唐時期與王維齊名的大詩人。他與王維合稱“王孟”,是唐代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詩大多以寫隱逸和田園生活而著稱,其清淡、自然的詩風在唐詩中獨樹一幟
  • 貧窮二字,歷史悠久,說來話長。云山道人《平鬼傳》中這樣為窮鬼畫像:"頭戴一頂愁帽,身披一件破蓑衣,手里拿著一塊麻糝,心廣卻是體瘦,瘦得只落了一張皮,包著一把窮骨頭"。這個窮鬼,糾纏、折磨著一代又一代人類,令人又害怕又厭惡,于是就有了正月晦日送窮的習俗。唐代詩人姚合有《晦日送窮》詩:"年年到此日,瀝酒拜街中。万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揚雄曾寫《逐貧賦》,韓愈寫過《送窮文》。可惜這個窮鬼是個無賴,常常逐不掉送不走,才大如揚雄韓愈,也只好自我解嘲,与窮鬼為伍。
  • 這封簽名信的一大特色,便是要求簽名者使用真名,且具中國公民身份。盡管如此,來自全國各省各界的簽名仍然踊躍。到目前為止,已知簽名者中有科學家、作家、記者、編輯、詩人、教授、教師、在校博士生、碩士生、大學生、高中生、企業家、商人、在職軍官、基層政協委員、國家公務員、工人、農民、失業者、离休干部,……等等。許多人不僅認真填寫本屬可供選擇的“職業”、“地址”、“郵編”欄,而且有相當大的一個比例的簽名者,都填上了准确的個人身份識別信息,包括准确的工作單位、就讀學校,乃至個人身份證號碼等等,以示自己對這份公開信的簽名承擔完全的責任。這一點,在近十多年來有如此規模的國內民間自發請愿活動中實屬罕見
  •  有人形容女性的乳房是催發詩人靈感的金鐘,是喚起人類情愛的銀鈴。更有一些古代的士大夫對于女性的乳房也及盡筆墨的描述。青春的萌動和青春的覺醒是從這個開始的,對于這一點也沒有誰會提出疑問,而真正讓人們感到吃惊的是現代人已經不在把女性的這一性特性用什么“隱約蘭胸,菽椒初勻,凝脂暗香,盈盈紫藥,乍擘蓮房......兩連巫峰最斷腸”來形容了。而是用最直接的方式,用現代的醫療手段,為其美容。這樣作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要把女性自身美的東西,給了一個隨心所欲的改造,把女性的這一美、這一性征表現發揮到極至的狀態。
  • 宋代以前,古書中常有名人逸士修道得道的記載,如王維、孟浩然、白居易、許宣平等等都好道,許宣平更位列神仙。唐代著名的詞人和詩人張志和則是又一位載入仙傳的名隱。
  • 1986年《書與畫》雜誌社舉辦全國以詩征畫比賽,題目是唐詩“已涼天氣未寒時”。唐末代詩人韓(hong)翎(ling)(公元842-914?年)以寫香奩(lian)詩著名,他的感時述懷之作,在唐末詩壇上頗具光彩。
  • 屈原(公元前約340-前278年),戰國時楚國人,名平,字原;又名正則,字靈均,是我國偉大的詩人和愛國主義者。楚懷王時任左徒和三閭(lv)大夫,他主張聯齊抗秦,遭到靳(jin)尚等人誣陷,被放逐(──就是“下放”),作長篇抒情詩《離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