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双色球预测方法 - 体育

歷史典故: 左慈釣鱸魚

font print 人氣: 323
【字號】    
   標籤: tags: , ,

左慈,字元放,東吳廬江郡人。從小就有神通。

一次,在曹操的宴席上,曹操笑著對賓客說:「今天聚會,各種佳餚大概都有了,只差東吳松江的鱸魚了。」元放說:「想要的話很容易。」他要來一個裝滿了水的銅盆,用竹竿掛上魚餌在盆裏釣魚,不一會兒,就釣出了一尾鱸魚。曹操非常高興,而賓客們也驚呆了。曹操又說:「一條魚太少了,不夠大家吃,要是有兩條就好了。」於是元放又在盆裏釣魚。不一會兒,又釣出了一條。兩條魚都身長三尺,活蹦亂跳的。曹操親自烹調,賜給座上的賓客。曹操說:「雖然有魚,可惜的是沒有蜀中的生薑。」元放答道:「這也弄得到。」曹操怕他就近隨便買來,便道:「我前一段時間派人到蜀中買錦緞,請你告訴那個人,讓他多買兩段回來。」元放離開後,沒多久就帶著生薑回來了。他對曹操說:「我在市集上看到了你派去的人,已經告訴他要多買兩段錦緞了。」一年多後,派去的人回來了,果然多買了兩段。問他,他說:「某月某日,我在市集上遇到一個人,他說您命令我多買兩段錦緞。」

又一次,曹操去郊外,隨從的士人有上百位。元放只憑著一甕酒,一片肉,卻令所有的人都吃飽喝足。曹操覺得很奇怪,就派人調查到底是怎麼回事,結果發現在路過的酒家中,他們的酒肉在前一天都不見了。曹操很生氣,暗中打算要殺掉元放。

一日曹操宴請元放,要動手捉他時,他卻隱入牆壁中消失了。於是曹操又懸賞捉拿他。有人在市集上看到了元放,等到要捉他的時候,市集上的人卻忽然都變成了元放的形象,不知道哪一個才是真正的元放。後來又有人在陽城山頭見到了元放,在追趕他時,他遁入羊群中不見了。曹操知道捉不到他,於是派人在羊群中說:「曹公不再殺你了,只是想試探一下你而已。既然現在已經證實了你的本事,就請你出來相見吧。」只見羊群中有一老羝,前膝屈起,直立著說:「就這樣吧。」那人便叫道:「就是這頭羊。」於是大家都衝過去捉他。忽然間,幾百頭羊都變成了羝,也都是前膝屈起,直立著說:「就這樣吧。」結果誰也不知道該捉哪頭羊。

(資料來源:《搜神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周武王征服商王紂兩年后,患了重病。周公曾經筑壇禱告,愿以身代,然后將祝文封入金滕箱內。結果武王病愈,周公也未死。數年后,武王駕崩,周公的兄弟管叔等人于是散布不利于周公的流言蜚語。周公不得不前往東部度過了兩年。那一年秋天,收獲在即,看起來是一個大丰收年。可忽然起了大風雷電,庄稼被風刮而倒伏,大樹被連跟拔起,民眾惊恐万分。周成王和大臣們皆穿起禮服准備行卜禮,按慣例先開啟金滕箱,結果發現了周公愿代武王以死的祝文。成王深感自責,于是決定前往東部去迎回周公。到成王的御駕出到城門外,天下起了雨,風向反轉,已經被刮倒了的庄稼都重新立了起來。這一年還是一個大丰收年。
  • 乾隆皇帝下江南,家喻戶曉,駕臨廟宇及名寺,私家園林、賞花觀景、山林野趣、微服私訪、深入民間蘇州古城。方圓百里,都有乾隆皇帝留下御書墨寶和足跡,今昔已相隔數百載,乾隆軼事至今仍是有諸多啟迪良益。
  • 「一時全大節,千古仰清塵。(宋代李廌)」千百年來,蘇武節已成為中華傳統價值展現的一座豐碑。那麼,對於道德急速下滑中的末劫時的人類社會,又有那些啟示呢?
  • 宋之問是唐代詩人,他與另一詩人沈佺期齊名,時稱「沈宋」,是唐朝近體律詩的代表人物。
  • 張巡帶兵軍紀嚴明,陳琳檄文文筆俊美。
  • 作為中華民族母親河的黃河,在過去三四千年間,其下游決口一千多次,河道因河水泛濫大改道共26次,對中國黃淮海平原的地理環境影響巨大。為此,歷朝歷代政府都要派官員治理黃河。有清一代,出了幾位治河能臣,其中治水最為成功之一的當屬道光年間的河道總督栗毓美,清史稿是這樣評價他的:「實心實力,卓為當時河臣之冠,不獨磚工創法為可紀也。」
  • 歷史上的北伐戰爭,既有晉代祖逖中流擊楫的豪放意氣,也有蜀相諸葛亮兵出祁山的鞠躬盡瘁,更少不了岳飛北上抗金、收拾舊山河的壯懷激烈。正因為這些千古流傳的英雄故事,「北伐」也被賦予銳意進取、統一國家的意義。
  • 梁國邊亭的人暗中幫楚人灌瓜而使兩國友好,曾參耕耘誤斬瓜根而被父親杖打。
  • 漢武帝在位時,版圖遼闊,國力強大,對橫行於塞北的匈奴族,已不再採用漢高祖時代的和親政策,而是對匈奴發動一波波的大規模反擊。在對匈奴長達幾十年的征戰中,衛青、霍去病、李廣三人,是抗匈奴名將,而霍去病是三人中戰功最大者。
  • 康熙年間,大阿哥允禔曾掌管養心殿營造事務諸事。有一天,他同西洋人徐日升進殿拜見,並與康熙皇帝閒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