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海南 七星彩 开奖- 线上博彩全攻略

那一夜,我們聽莫扎特

莫癡
font print 人氣: 78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iloveguava.com)

莫扎特墓碑旁守護的小天使

《黃昏日落,銀色月輝照耀大地。
生命的美好時光也消逝了,輕如風中的舞蹈。
絢麗的人生舞台即將落幕;我們的戲碼結束了!
朋友們啊,你將在我墳上垂淚,
而我的魂魄將完成生命的朝聖,隨西風飄往那永恆的安息之地。
而親愛的朋友,你在我墳前淚眼凝視這片塵土時,
我要出現,並且向你吹送一股天堂來的氣息。
給我一滴淚吧!也請摘一朵小小的紫羅蘭,放在墓前;
再給我一個溫柔而真心的眼神,千萬不要害羞啊,答應我!
你的淚將是我冠冕上最美的一顆珍珠。》

—取自莫札特的浪漫曲(lied)kv523《黃昏冥想》

莫扎特死後被草草埋葬,至今無人知道其墓的確切地點。照片中的墓碑只是可以供後人憑弔的一個象徵而已。

維也納南郊,馬克思公墓。順著大道直走不到一百公尺,左彎進入一條小路,那個四方形的花圃便映入眼簾:花圃上一個低頭的小天使守著一塊石碑,上面刻著:《W. A. MOZART; 1756 – 1791》,彷彿告訴訪客﹕這就是莫扎特的墓地所在。

我抓起一把土,裝在小盒子裡面,夜晚便擁土而眠。

1991年12月5日是莫扎特200週年忌辰。我再次來到維也納。晚上算好時間,出了旅館,步入黑夜的寒風中。我打算在莫扎特死亡的時刻之前趕到200年前他病逝的故居。當然,200年來滄海桑田,莫扎特的公寓早已改建多次,如今變成了商店。然而維也納市政府為了撫慰仰慕者失落的心情,將建築的門面用木板搭建成莫扎特時期的模樣。然而在如此樣板的《莫扎特之家》,還是有許多仰慕者不斷地向二百年前的天才獻上鮮花和蠟燭,並在門口流連不去。

半夜人行稀少,我沒有恐懼,只擔心路不熟誤了時間。正疑慮自己是否走對了路時,就隱約聽見了遠處揚起了安魂曲…。我繼續前進,音樂也越來越清晰,一轉彎發現自己到了。眼前已經有五六個人守候在那裡,或站或坐。是一個有心人為這位早夭的音樂家播放了他未完成的安魂曲。大家在午夜的寒風中靜靜地守候著,傾聽著…我默默地加入了他們。誰也不認識誰,沒有人走動,也沒有人交談,大家都知道為什麼來這裏……顯然深愛莫扎特的不是我一個痴人而已。

凌晨1點05分,音樂就在莫扎特停筆之處嘎然而止…這人顯然是個行家。幾分鐘的靜默之後,再度揚起的是共濟會葬禮音樂(kv477),悲憫與寬容的樂聲使我淚流滿面,第二天早晨到墓園時還紅腫著雙眼。

天啊!我怎麼這麼愛莫扎特呢?一個死了兩百年的人也能讓我神魂顛倒!我都覺得難為情。可是,他的音樂往往如天國的清泉甘露,令我狂喜地落淚。我想起柏拉圖說:「每個人的靈魂天然地曾經觀照過永恆的真實世界…狂迷的人見到塵世的美,就回憶起上界的美…這些少數人每見到上界事物在下界的摹本,就驚喜不能自制…。」或許我們都是「上界」掉下來的天使吧!

奇怪的是莫扎特似乎早已預期這一切。他的一首歌曲《黃昏冥想》(kv523)可說是對我這般痴人的回應。@*

<--ads-->

(轉載自大紀元週報)(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今年又是一個莫扎特年。為什麼說《又是》呢?因為在1991年,莫扎特逝世200周年時,世界各地,特別是歐洲已經轟轟烈烈地紀念過一次這個天才了。當時,數不清的音樂會、座談評論,無數的書籍報刊、廣播電視的專題和系列報導,都獻給了這位早夭的曠世天才,這多少出自對莫扎特當年在窮困中英年早逝的痛惜而產生的補償心理。當然,商人也看準了這個機會大撈一筆,莫扎特成了商品,除了音樂產品之外,莫扎特T恤,莫扎特撲克牌、莫扎特益智遊戲…,光是莫扎特巧克力就有好幾種品牌哪。反正莫扎特家沒有後人,不用擔心什麼著作權的問題。
  • 1756年1月27日,位於德國和奧地利邊界的薩爾茨堡城中,莫扎特家誕生了一個名叫「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扎特」的小男孩。老莫扎特是薩爾茨堡的宮廷樂師兼作曲家,兒子名字中的「阿瑪迪斯」意為「神的寵兒」,確實,神給予他無比的音樂天賦,在塵世停留不到36年,卻寫下了六百多首作品,他的音樂二百五十年來廣為傳奏,不斷被賦予新的時代意義,撫慰了無數心靈。
  • 從小莫扎特的家庭充著滿音樂氣氛,父親雷歐波德.莫扎特在薩爾茲堡大主教的宮廷內擔任管弦樂的副隊長,也是一位音樂教育者,他的著作《基礎小提琴演奏法》至今還佔有一席之地。雖然,後世對莫扎特的父親揠苗助長的栽培方式有所責難,但是不可否認的,如果沒有這位父親的慧眼和用心,莫扎特也不一定能成為莫扎特。
  • 安妮女王除了開創英國18世紀的黃金時代外,她的統治還標誌著繪畫、戲劇、詩歌和音樂等高品質藝術的興起。安妮女王延續伊麗莎白女王一世(Queen Elizabeth I)曾使用的座右銘:「永遠不變」(semper eadem或always the same),體現她的使命就是恢復受法國和西班牙影響之前的英國的價值觀與傳統。
  • 古代的風景畫或人物畫中有建築物的構圖,依賴界尺將建築物的飛簷、樓閣、楹椽等畫得唯肖唯妙,這種有直線的畫,稱為「界畫」。
  • 透過提升日常物件的美,西班牙「博德貢」(Bodegón)畫作將這種儀式化的舒適氛圍融入其中。
  • 1806 年,約翰‧卡羅爾(John Carroll)成為美國第一位天主教主教。他的家族在美國建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卡羅爾還親眼目睹了新國家第一座大教堂的開工。這座教堂是美國早期傑出建築師本傑明‧亨利‧拉特羅布(Benjamin Henry Latrobe)偉大的傑作之一,如今稱為巴爾的摩大教堂(Baltimore Basilica)。
  • 清澈的如臨仙境、如沐清風般的寧靜與靜謐的音樂,要求有印第安人的笛聲,悠揚的、具備强大穿透力
  • 杜倫大教堂(或譯達勒姆座堂,Durham Cathedral)位在英格蘭東北方,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這座大教堂是著名的諾曼式建築(Norman architecture),由法國諾曼人在11、12世紀時建造的英格蘭羅馬式風格(English Romanesque style)。
  • 德國聖多瑪斯教堂前的巴哈雕像。(Shutterstock)
    「復格」的源起可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2),在巴哈時代達到了最高峰,之後雖然逐漸沒落,但是這種艱難的音樂形式卻常被後來的作曲家視為一種能力的挑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