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畫家—徐悲鴻

font print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2月5日訊】
徐悲鴻畫家,美術教育家。江蘇宜興人。自幼隨父徐達章學習詩文書畫,1916年入上海複旦大學法文系,半工半讀,並自修素描。1917年留學日本學習美術,不久回國,任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1919年赴法國留學,1923年入巴黎國立美術學校。學習油畫、素描,並遊曆西歐諸國,觀摹、研究美術作品。1927年回國,先後任上海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1933年起,先後在法國、比利時、意大利、英國、德國及蘇聯舉辦中國美術展覽及個人畫展。

抗日戰爭爆發後,在香港、新加坡及印度舉辦義賣畫展,宣傳支援抗日。重返中央大學藝術系任教。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任中華全國美術工作者協會(今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等職。在繪畫上,徐悲鴻主張現實主義美術,強調寫實,提倡師法造化。“盡精微、致廣大”。反對因循守舊,注重兼蓄並收,對中國畫主張“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繪畫可采入者融之”。擅長素描、油畫、中國畫。其素描多作人物、肖像,造型精練、准確,注重線與面的結合;油畫長於人物、風景,作品體現了愛國主義和人道主義思想;中國畫則融西方藝術手法於中國傳統藝術之中,別具一格。兼工人物、花鳥、走獸、山水,尤善畫馬,作品表現了中華民族堅韌不拔的進取精神。

他長期從事美術教育,教學上主張嚴格的基本功訓練和現實主義的創作思想,培養了一大批美術人材。代表作有:油畫《田橫五百士》、《九方皋》、《漓江春雨》、《晨曲》、《泰戈爾像》、《奔馬》等。有多種畫集、研究文集出版。著有《徐悲鴻藝術文集》等。1953年9月26日卒於北京。逝世後,北京建有徐悲鴻紀念館,集中保存展出其作品。

圖文轉載於世界藝術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郵政總局今天宣佈將於六日發行國內第一套以台灣近代畫作為題材的「台灣近代畫作郵票」,讓大眾認識台灣近代藝術文化特質,並欣賞近代畫家筆下描繪的人物、鄉土及風景。
  • 傅抱石( 1904 ~ 1965 )中國畫家,美術史論家。原名長生、瑞麟。江西新余人,卒于江蘇南京。早年留學日本,學習東方美術史,工藝美術,雕塑,畢業于東京帝國美術學校。
  • 電影從媽媽秀雅留給兒子鄭志浩的畫冊開始,用動畫的形式引出雲國及企鵝母子間溫暖的親情故事,讓影片一開始就具備了一種夢幻般美好,也暗示了後續劇情發展脈絡。
  • 清明,把死去的和活著的人連在一起,陰鬱而沉重,它讓人的感情變得脆弱。對故者的緬懷,對生命的思索,在生與死的對話中禪透生之意義。心靈由陰鬱而透明,進而變得輕鬆、愉悅。
  • 大法救度眾生醒,清明天地正法成。
  • 東方文化陀山鸚鵡的名言,應沿襲原話為好:嘗僑居是山,不忍見耳!鸚鵡的境界亦於此,陀山曾經擁有,今生彌足珍惜!故鄉常州為筆者曾居地,我將其揣入懷中,時時因故人的遭遇和幸福唏噓雀躍。
  • 新世紀影視於二零二五中國新年正月十五推出的電影《賣房》,目前在乾淨世界平台熱播並引發廣泛討論。因為電影的內容非常寫實地觸及到當今中國的老齡化社會現實以及產生的一系列養老問題、房子問題、贍養問題、職業道德、人生心態等話題
  • 法光照在嘉陵江上, 我的心隨著波濤蕩漾, 雲作白帆鼓起雄心萬丈!
  • 重陽登高,踏秋祈福,本是古人一樁賞心樂事。然而在唐朝大歷二年(767年)的夔州(今屬重慶奉節),一位霜鬢華髮的病弱文人獨上高台,感受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色:耳畔疾風獵獵、猿聲悠悠,眼前落葉蕭蕭、江水滾滾。
  • 寒食聖祖祭, 踏青覓春意。 清明真相傳, 法正人間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