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2月27日訊】
今年7月,中國穗港兩地45名學生來到廣東清新縣第三中學的學生家中同吃、同玩、同勞動,體驗農村生活。香港學生感悟:“靠自己獲得的,比別人給予的更有意義”。這是素質教育的成果。其實,在生理上又何嘗不是如此?夏天艶陽下,一群光膀小孩在田間追逐,或在河中嬉戲……這是我在50年代的農村常常見到的景象。那些農村娃個個黑黝結實,動作矯健,而他們吃的却是粗糙米飯、青菜、番薯、芋頭。
糙米是十分有益的粗糧,可惜現在已難買到了。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AD)對糙米的胚芽與米糠作過分析,發現它富含蛋白質、植物脂肪、維生素A、B、C、E,烟鹼酸、葉酸及鎂、鋅、鐵、磷等微量元素及酵素、纖維素等,精米去掉了米皮,已弃掉了大部分上述各種豐富的營養素。反復感冒、厭食、營養不良、貧血等體弱兒童,更宜多吃粗糧糙米及雜食,這是可以增强體質的。
近年統計,中國廣州有六成兒童缺乏微量元素。有關人員檢測本市375間學校、幼稚園的11.8萬名兒童少年的頭髮,結果發現孩子的鋅、鐵、銅、鈣四種元素(前三者爲微量元素、鈣是巨集量元素)普遍較低。這些元素缺乏會影響少兒的生長發育及致病:孩子缺鐵、缺銅可致貧血,缺鋅可致厭食、偏食、機體免疫力低下,缺鈣則致佝僂病。
有些家長盲目迷信“營養口服液”:不少口服液聲稱含有種種礦物元素,大有不喝便“對不起”孩子之意,其實這樣補充礦物質是不合理的。濫服這類口服液,可導致元素之間的拮抗副作用:如補鐵過多會影響鋅的吸收,鋅過多又妨礙鐵的吸收利用;鐵與銅在合成血紅蛋白(即血色素)時有依賴關係,缺銅會妨礙鐵的吸收;鋅與銅也相互拮抗,補鋅過多會干擾銅的吸收。
因此,還是靠日常食物來補充各種礦物元素才安全合理:牡蠣、牛肉、猪血、動物肝臟、家禽、蛋類、奶製品、花生、栗子、核桃、黃豆、芝麻,尤其蘋果中含鋅較多。含銅較多的食物有動物肝、腎、甲殼類、硬果類、蠶豆、豌豆、玉米、蘑菇、黃鱔、羊肉、魷魚、淡菜、墨魚、蝦和蟹等。含鐵較多如動物血、牛肉、肝臟和黃豆。含鈣較多的有奶類、乳酷、蛋殼粉、蔬菜、青蘿蔔等。給孩子適當進食便可攝取礦物質了。
中國衛生部指出:“中國的膳食結構一定要有中國特色,勿走‘西方化’道路。實踐證明西方化食物結構脂肪多,極易引起心血管病和腫瘤病。中國的食物結構,要强調粗糧細糧搭配,增加纖維食品的比重。”
兒童少年日常多吃粗雜糧的好處還有粗糧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有人稱它第六營養素),這種纖維大多不被人體消化吸收(尤其穀類、豆類的外皮),雖然沒有什麽營養價值,但它對人體保健防病却有無可代替的功能。目前已知,膳食纖維可預防肥胖症。預防肥胖又是預防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多種慢性病的重要措施。
膳食纖維攝入量每天高于15克時,可减少熱能營養素(即蛋白質、脂肪、糖類)的消化吸收,而且高纖維膳食的飽腹感較强,能降低食欲,是防止肥胖兒的過量飲食和熱能過剩的有利條件。此外,膳食纖維還有良好的吸水膨脹性、使大便量增加,便質鬆軟、排出通暢,這正好糾正進食過多動物性蛋白質所致的便秘與食欲不振。@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