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loveguava.com)
【大紀元2月22日訊】
北京曲劇:以北京流行的曲藝單弦牌子曲為主發展而成,1950年曲藝演員魏喜奎、顧榮甫、孫硯琴等首先演出了《新探親》、時稱“新曲藝”,1952年改稱“曲劇”。1952年成立了北京市曲藝工作團,選用單弦牌子曲,並吸收大鼓、琴書的唱腔,排練和演出了作家老舍編寫的現代戲《柳樹井》,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接著又陸續排演《張桂容》等現代戲。曲調生動,活潑,善於表現現代生活,常用的曲牌和板腔體唱腔有六十多個,伴奏樂器以大三弦,四胡、二胡、高胡、琵琶、阮、笛子等民族樂器為主,並適當運用了小提琴,大提琴等西方樂器。迄今已演出一百多個劇目,其中《楊乃武與小白菜》、《箭杆河邊》兩劇曾在60年代拍攝成藝術影片,1982年拍攝了《珍妃淚》藝術影片,1979年北京曲藝團改名北京曲藝曲劇團。
圖文轉載於世界藝術網
(http://www.dajiyuan.com)